导读:肠痉挛是指由于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常见症状。可从婴儿哭吵的程度和强度来了解是否存在肠痉挛。
如何判断你的宝宝是不是肠痉挛
如果你不确定宝宝到底是不是肠痉挛,那就说明一定不是,因为肠痉挛宝宝那种爆发性、无法安抚的哭叫,是非常容易分辨的特征。有些父母以为自己的孩子是个肠痉挛宝宝,医院看过真正的肠痉挛宝宝时,这些父母通常会大舒一口气,说:“还好我们的宝宝没有得肠痉挛。”在头几个月,大概有20%的宝宝每天会爆发一阵大哭,并符合以下情况,就是肠痉挛。
一天持续至少3个小时,每周至少有3天,至少持续3周。
在出生后3周内
很少持续3个月以上
发生在健康的宝宝身上
为什么会出现肠痉挛
肠痉挛是儿童常见疾病,尤其在婴儿期更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对肠蠕动调节功能不稳定,副交感神经易兴奋,导致肠蠕动过强,发生肠痉挛。小宝宝发生肠痉挛的诱因有许多种:
肠道气体产生过多。(肠道气体的来源:吞下的气体、中和胃酸产生、从血中弥散而来以及细菌发酵产生。)
肠道动力增高。
胃肠道激素。
饮食因素:母乳喂养儿发生肠痉挛与母亲饮用奶有关,食物过敏可能是肠痉挛发生的原因。
得了肠痉挛怎么办?
当宝宝出现肠痉挛后,父母可先通过冷静的观察,来根据宝宝哭闹的强度、持续时间、哭闹的伴随症状来为宝宝分级治疗。如果宝宝只是一般的哭吵,父母可以用第一第二级治疗方案;如果是严重肠痉挛者应采用第三级治疗。
一级治疗:
宝宝哭闹与肠痉挛有关,但并不剧烈时
妈妈对策:
取暖、排气。给宝宝以抚慰,可直抱宝宝或使其仰卧于父母的膝上,喂给适量温开水。将双手搓热,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也可起到缓解作用。之后让宝宝在保暖的条件下入睡,通常醒来后宝宝即可因排出体内的气体恢复正常。
二级治疗:
宝宝经常发生肠痉挛,但每次都不剧烈时
妈妈对策:
改变饮食。母乳喂养的母亲要避免食用牛奶、奶制品、鱼和蛋等容易导致宝宝机体过敏的食物;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选用水解酪蛋白的配方奶,改善宝宝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肠痉挛。
控制食入量。宝宝每次喝奶不可过多、过急。宝宝的奶瓶可选用带有排气功能的奶嘴,且气孔不宜过大,避免宝宝喝奶喝水时吸入大量的气体。
三级治疗:
宝宝起病急、症状比较严重,或不能确定是否为肠痉挛时
妈妈对策:
医院就诊。如果为此种情况,家长一医院就诊,检查是否为肠套叠、肠梗阻、急性腹腺炎等其他腹痛性病症,千万不可随意给宝宝服药,掩盖病情,以免延误治疗,造成生命危险。
做好肠痉挛的预防功课
要预防肠痉挛,家长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宝宝的饮食起居,平日养成好习惯,既能减少宝宝的痛苦,也能减少爸爸妈妈的烦恼。
要点1
即使是在夏季,10个月以下的宝宝也要禁止食用冷食冷饮。大一些的宝宝需要严格控制冷食冷饮的摄入量及不易消化的食品。
要点2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少吃一些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例如:牛奶、苹果、甜瓜等。
要点3尽量减少宝宝哭闹。因为哭的时候宝宝会吸入大量空气从而引起胀气。
要点4每次吃完奶后,妈妈一定要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将吃进去的空气排出。
要点5没有特别需要不要给宝宝吃安抚奶嘴。
要点6平时妈妈可以为宝宝多做腹部按摩。在宝宝腹部单手以顺时针方向打圈,每天两次,每次10圈。宝宝进食1小时后方可进行。
要点7养成规律进食习惯。虽然宝宝还小,但妈妈对宝宝进食的规律掌握,将每天几次喂奶的时间相对固定下来,可以让肠道有充分恢复的时间。避免集中大量喂食对宝宝肠胃和消化道造成的负担和伤害。
Tips宝宝肠痉挛需要做的检查:
一般通过血常规、便常规、生化全项、腹透这几项常规检查即可确诊。
易与肠痉挛混淆的腹痛类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肠套叠、肠梗阻、急性腹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肠蛔虫病、泌尿系结石等区别。
“济南天伦”温馨提示
如果您有相关不孕不育、男科、妇科疾病和两性健康的疑问,可直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