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酷海洛??PPIs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服用PPIs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等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一般症状较轻,停药后可自行缓解。但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严重不良反应:1、微量营养素缺乏:如钙、铁、镁、维生素B12等吸收障碍;2、感染:近端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SIBO)、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肺炎等;3、骨质疏松和骨折;4、痴呆、急慢性肾炎、心肌梗死;5、胃肠道肿瘤。??如何优化PPIs的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据统计,对于PPIs的使用,全球约有25~70%存在超剂量、超疗程、超适应证用药的问题,而且这是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优化PPIs应用也是针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1、PPIs的经典适应证是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或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根除、急性胃黏膜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卓-艾综合征等,针对这些适应证,确需用药时最好能减到最小效应剂量:(1)消化性溃疡通常口服常规剂量PPIs,每日1次,胃溃疡用药疗程6~8周,十二指肠溃疡疗程4~6周。(2)胃食管反流病:初始治疗推荐使用常规剂量PPIs,疗程8周。维持治疗推荐原剂量或剂量减半维持治疗,每日1次,长期使用。对于常规剂量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增加PPIs的剂量(每日2次),或换用另一种PPIs。(3)在根除H.pylori的一线治疗方案中,PPIs的常规使用剂量为每日给药2次,疗程14天。(4)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或治疗前尽可能早期静脉注射大剂量PPIs(80mg静脉注射+8mg/h持续输注)至内镜检查开始;内镜诊疗后应用大剂量PPIs持续72h,然后改为常规剂量PPIs(每日2次,3~5天),此后口服常规剂量PPIs至溃疡愈合。(5)慢性胃炎有黏膜糜烂和(或)酸相关症状者,推荐常规剂量PPIs,每日1次,疗程4~6周。图源
站酷海洛2、PPIs预防性应用最容易出现超适应证用药PPIs预防性应用主要包括对应激性溃疡、药物相关性胃肠黏膜损伤及溃疡、肿瘤化疗致胃黏膜损伤的预防。(1)PPIs预防危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仅适用于高危人群根据最新指南,危险因素共17条,可分为两部分,前12条中只要满足1条或后5条中满足2条就属于应激性溃疡高危人群,可以使用常规剂量PPIs,在患者病情稳定可耐受足够的肠内营养或已进食、临床症状开始好转或转入普通病房后可改为口服或逐渐停药。??点击图片查看大图(2)PPIs对药物相关性胃肠黏膜损伤及溃疡的预防如下表所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胃黏膜损伤的危险可以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要避免使用NSAIDs。如果必须使用,可以选择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并合用PPIs;中等风险患者可选用COX-2抑制剂,或者传统非选择性NSAIDs合用PPIs;没有危险因素的低风险患者不需要预防性用药。??点击图片查看大图(3)PPIs对肿瘤化疗致胃黏膜损伤的预防目前并不推荐在化疗期间常规使用PPIs预防胃黏膜损伤,肿瘤患者使用存在致吐风险的化疗药物时,如果伴有胃部不适,可在止吐方案中短程应用PPIs对症处理至化疗结束。3、PPIs的具体用法PPIs首选口服给药,口服疗法不适用时考虑静脉给药,普通肠溶、缓释片剂或胶囊不可咀嚼或压碎,只可整片(粒)吞服。一日1次的给药方案时,通常在早餐(每日第1次进餐)前0.5~1h服用;一日2次给药时,分别在早餐前和晚餐前0.5~1h服用。图源
站酷海洛PPIs在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在预防性应用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长期用药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但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明显下降。预防性应用PPIs最容易出现超适应证用药,只有应激性溃疡高危人群、NSAIDs中高风险人群、或联合致吐风险的化疗药物时可以考虑预防用药,其他情况应避免联合使用PPIs。今日课程推荐「消化系统常用药物误区与经验总结」
??长按图片识别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