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为方便广大学者复习系统解剖学知识,现将部分系统解剖学案例分析整理发布,题目难度从中专水平至本科水平均有涉及。如有不妥请广大学者、专家指正。运动系统
案例:1
某男,77岁,平时健康,因不慎跌倒后发现:不能站起,左下肢不能支持体重,不能行动,医院,经X线摄片检查发现左侧股骨颈骨折。问题:为什么老年人易发生骨折?刚学会走路的儿童经常摔跤却不易发生骨折?
答:成年骨组织中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约为3:7,是最为合适的比例,使骨的硬度、弹性和坚韧性达到最好,具有最大的抗压能力。老年人骨组织中无机质相对较多,脆性大,易发生粉碎性骨折。幼童骨组织中有机质相对较多,弹性大而硬度小,因而不易发生骨折或折而不断。
案例:2
患者男,46岁,搬重物时突感腰部剧痛,疼痛向左侧大腿和小腿放射,并有麻木及刺痛感。体格检查发现脊柱腰曲变小,躯干歪向右侧,腰椎活动受到限制,右侧下肢上举时疼痛明显。临床诊断:第5腰椎间盘突出。
请思考以下问题:1.椎间盘位于何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椎间盘的毗邻结构有哪些?
3.为何易形成椎间盘突出?
提示:
1.椎间盘为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结构,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纤维环坚韧而富有弹性,可起到“弹性垫”的作用。随着年龄增大,纤维环老化,受重力压迫导致破裂,髓核脱出,称之为椎间盘脱出。
2.椎间盘的前方是前纵韧带,椎间盘后方是后纵韧带,分别阻止椎间盘向前、后脱位;腰椎间盘可以向各方突出,但由于前纵韧带坚强,前方及两侧纤维环均厚,在此突出的可能性不大。常见的突出部位及方向是向后外侧及后方突出。故椎间盘脱出多向后外方。
3.在脊柱负重情况下猛然屈转或慢性劳损时,有可能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易向后外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脊神经,引起腰、腿痛。常发生在第4~5腰椎或第5腰椎与骶骨之间,占90%。
案例:3
患者男,20岁,在足球比赛中,带球过人时,突然觉得右膝部剧痛,不能活动右膝,检查发现右膝关节周围轻度肿胀并有压痛,活动时可听到“咔哒”声,经行关节节镜检查,确定半月板破裂。临床诊断:右膝关节半月板破裂。
请思考以下问题:1.半月板破裂后能否自行修复?
2.导致半月板破裂的4个要素是什么?
提示:
1.半月板属于纤维软骨,无血液供应,其营养主要来源于滑液。只有与胫骨髁缘连接的边缘部分能从滑膜得到血液供应。因此半月板一旦破裂,就很难自行修复。
2.引起半月板破裂的外力因素有撕裂性外力和研磨性外力两种。撕裂性外力发生在膝关节半屈曲状态下的旋转动作,当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时,半月板向后方移位,此时做内外翻或向内外扭转时,半月板虽紧贴股骨髁部随之活动,而下面与胫骨平台之间形成旋转摩擦剪力最大,当旋转碾挫力超过了半月板所能承受的拉力,就会发生半月板的撕裂损伤。在膝关节半屈曲外展位,股骨髁骤然内旋牵拉,可致内侧半月板破裂;若膝关节为半屈曲内收位,股骨髁骤然外旋伸直,可致外侧半月板破裂。研磨性外力多发生在外侧半月板,因外侧半月板负重较大(或先天性盘状半月板),长期蹲、跪工作的人,由于半月板长期受关节面的研磨挤压,加快半月板的退变,发生外侧半月橱慢性撕裂性损伤,常见分层破裂。
案例:4
患者男,2个月,检查发现其颈部向右侧倾斜,面部向左侧倾斜,颈部僵硬,在颈部右前区有一质地较硬的肿块。临床诊断:先天性斜颈。
请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会发生斜颈?
2.胸锁乳突肌的范围和功能?
提示:先天性斜颈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认为胎儿胎位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使头颈部姿态异常而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循环,致该肌缺血,导致纤维变性。也有认为系由于分娩时受伤,局部出血,血肿肌化挛缩而致。还有认为胸锁乳突肌的营养动脉栓塞、或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肌纤维发生退行性变,而形成斜颈。寰枢椎的旋转性固定或颈椎畸形也可引起斜颈。
案例:5
患者,男,53岁,5年前右下腹开始出现坠胀感,站立及劳动后症状加重,此后,右下腹出现一逐渐增大的包块,站立时加重,平卧休息或可手可还纳。最近右下腹包块逐渐增大,并进入右侧阴囊,还纳困难。临床诊断:右腹股沟斜疝。
请思考以下问题:1.发生腹股沟斜疝的解剖学依据?
2.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如何鉴别?
3.应如何修复腹股沟斜疝?
提示:
1.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自腹膜后腰椎旁逐渐下降进入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也形成一鞘状突进入阴囊,如腹膜鞘状突未闭锁并与腹腔相通即成为先天性疝囊腹内脏器或组织甚易从残留的腹膜鞘状突经腹股沟管突出外环形成斜疝
2.腹股沟三角的后面正对腹股沟内侧窝,腹腔内容物由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突出经浅环达皮下者称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而腹腔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者称腹股沟斜疝,因此,腹壁下动脉可作为手术时进一步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标志,同时也是腹股沟管深环与腹股沟三角的分界标志。
3.腹股沟斜疝的修补术常用的方式有:①经精索的前方,将联合腱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上;②经精索的后方,将联合腱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上,缩小腹环,使之仅容许精索通过,或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一并缝合;③经精索的后方,将联合腱缝合于耻骨梳韧带,也可缩小腹环。
消化系统
案例:6
某幼儿,女,3岁,误食1枚硬币,2天后在其大便中发现硬币。问题:该硬币在其体内依次经过了哪些消化管?
硬币经口腔—咽(口咽、喉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肛门排出体外。
案例:7
患者,女,36岁,10小时前出现脐周持续性钝痛,伴腹泻。此后,腹痛不断阵发性加剧,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伴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度增高。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
请思考以下问题:1.阑尾的位置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2.阑尾的方位?
3.阑尾易发生炎症的解剖学特点?
提示:
1.阑尾位于右下腹,但其方位变化较大,以回肠前、下位和盲肠后位较多见,其次是盆位。阑尾的体表投影位置多位于麦氏点。
2.阑尾具有管腔细窄、开口狭小,壁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且阑尾系膜短小,阑尾成弧形,因而易出现炎性病变。
案例:8
患者男,3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疼痛,为节律性疼痛,进食后疼痛明显缓解,常用夜间痛、空腹痛。2天前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呕吐。3小时前出现右下腹剧烈疼痛。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分,血压/80mmHg,神志清楚,腹壁紧张,板状腹,上腹部和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手术中发现右髂窝内有较多淡*色混浊液体。临床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请思考以下问题:1、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将侵蚀周围哪些器官?
2、腹腔经哪些途径扩散?胃液为何易流入右结肠旁沟?
提示:据胃和十二指肠的解剖毗邻特点,其穿孔可出现三种情况:
1.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或胃前壁溃疡穿孔,其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而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属急性穿孔或游离穿孔。
2.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后壁溃疡穿孔,溃穿受阻于其后实质性脏器(肝、胰、脾),胃肠内容物不流入腹腔而被包裹,属慢性穿孔或穿透性溃疡。
3.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穿入胆总管或横结肠等空腔脏器形成瘘管。
案例:9
某患者突然腹部巨痛,恶心,呕吐,巩膜*染急诊来院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为进一步确诊,医生采用胆道造影检查法,此法需将导管从口腔送至十二指肠大乳头处,向胆总管注造影剂。请问:①此导管需经哪些器官、哪些生理狭窄(具体部位)才能到达十二指肠大乳头?
②若对此患者行胆总管手术切开取石,选择经右侧腹直肌切口,请问:此切口由浅入深,需依次经过哪些结构(用箭头表示)才能暴露胆总管?切胆总管时需注意周围哪些结构、它们与胆总管的位置如何?
答:①经口腔→咽峡→咽→食管(食管的三个狭窄:起始处,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穿膈肌食管裂孔处)→胃(贲门,幽门)→十二指肠上部→十二指肠降部、大乳头。
②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层腹膜→切开十二指肠韧带,暴露胆总管。
切开胆总管时需注意其左侧有肝固有动脉,其左后方有肝门静脉。
呼吸系统
案例:10
患者男,12岁,早餐时突发咳嗽,急促,其母亲认为有东西卡在孩子的喉咙里,就让孩子伏在自己手臂上捶打其背部,事后孩子情况缓解。但不久孩子又开始咳嗽,呼吸困难入院。体格检查:呼吸困难,右胸活动减少,右肺呼吸音减弱。叩诊右肺叩诊音较实。X线检查右肺中叶和下叶过度充气,纵隔左移,呼吸运动减弱。支气管镜检发现右侧中叶支气管内有异物,经检查异物为花生米。临床诊断:右侧支气管异物阻塞。
请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异物易落入右侧支气管?
2、纵隔为何左移?
案例18提示:人体呼吸道依次是: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右支气管短粗而陡直,长约2-3厘米,因此气管内异物坠入右支气管的机会较多;左支气管细长,长约4-5厘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