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上脘胀满不适,国医主
TUhjnbcbe - 2021/5/8 13:43:00

说来惭愧,大概在08年之前吧,虽然我是中医大学本科出身的,也在大内科,急诊科干了几年,可是,我其实是不完全相信中医的。

08年,我去贵阳进修,因为每天外出就餐,结果就惹了胃病,出现胃绞痛,经常半夜痛醒,做了几次胃镜,诊断是糜烂性胃炎。于是家中备了四联疗法的药物,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吃了一个疗程,不痛了。或许是因为耐药的问题,不久再次复发。这次是隐隐作痛,伴心下痞满,胀。抗生素不能连续吃,于是只有吃奥美拉唑,加铝碳酸镁。吃就好点,不吃又发作。

六个月后,又吃了一个疗程的四联疗法,几乎没有效果。

剑突下,胃上部,又胀又难受,胃不和则夜不安,晚上也休息不好。

查了查肝功能,也许是因为反复用克拉霉素的原因,谷丙,谷草转氨酶也上来了。

那段时间,我开始刻苦专研经方,因为还没有悟透其中的道理,于是还不太敢使用。

后来我想,既然主症就是心下痞塞胀满,按起来隐隐作痛,为什么不试试经方呢?

我决心自己使用这个古方,用了一天,胃部的胀满,豁然而解,后来,我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了蒲公英,减量使用,大概一个月左右,至今,胃部很少再有胀满不适的感觉。

现在我就谈谈当年缓解了我胃胀不适的那个方子。

“半夏泻心汤”为什么能治疗胃部胀满?

人之所以会感觉胃上脘胀满不适,但医师腹诊,或胃镜检查又查不到“包块”,用中医的宏观视角来看,或是有“无形气热”,或是有“痰饮“,或是有咕噜咕噜响的“泛滥之水”,或是胃气虚弱,或是有热结在里,或是有食积,情形复杂,不存在一方通杀,一试就灵的道理。

这也是我建议患者就近治疗,多给医师一些时间的原因,因为,很多疾病是陈年固疾,多数医师需要一段时间的用药摸索,才可能真正对症。

回到“半夏泻心汤”去。

“半夏泻心汤”由七味药所组成:

半夏,*芩,干姜,人参,炙甘草,*连,大枣。

在这个方子中,半夏擅化痰,干姜能除饮;*芩,*连能解热,消痞;人参,炙甘草,大枣合用能守护胃气,补益胃津。

从药物的功效来分析,这个方子,擅长治疗心下有痰和饮,同时脾胃又比较虚弱,寒热错杂这样一种状态。

“半夏泻心汤”之所以能消除胀满不适的症状,就是因为它能除痰饮,补益脾胃。

若患者心下并没有痰饮呢?

若患者心下并没有痰饮,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胃上脘胀满,那么服用半夏泻心汤后,轻则无效,重则越喝越胀,甚至还会引起便秘。

因为那些药物以“化痰,除饮”的药物为主,你的胃脘假如没有痰饮,用了这些药物后,当然就越来越干了。

如何判断患者心下有没有痰饮呢?

我曾经详细写过用腹诊来判断的方法,但腹诊不容易掌握,而且依赖于医师的“手感”,如果当天医师手感不太好,也容易出现误差。

如腹诊后拿不准,可以用下面几点来辅助自己判断:

1、患者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可以初步判断为有水饮。

2、患者有腹泻的倾向可以初步判断为有水饮。

3、患者肚子咕噜咕噜地响,并且大便不干,可以初步判断为有水饮。

这时就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水饮多,可再加“生姜”,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甚,则可加大“甘草”的量。

若患者有“便秘倾向”呢,就别再用“半夏泻心汤”了,可以朝“大柴胡汤”的方向考虑。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喜欢:

养肝就是养命,3种野菜,女性可常吃,*素没了,气色好了!

左金丸,用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蜂蜜和云南白药治好了胃炎、胃溃疡、胃糜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上脘胀满不适,国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