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持续疼了10多个小时,吐出来的全是咖啡色的液体,医院一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经穿了弹珠大的孔。1月2日,12岁的湖北男孩洋洋不得不为自己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付出代价,切掉了半个胃。
洋洋今年刚上初一。两年前开始,他经常喊肚子疼,妈医院都没查出原因。去年暑假,洋洋查出胃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医生开了药要他按时吃。可回家后,妈妈要管弟弟,经常忘记提醒他吃药。
1日下午,洋洋再次出现剧烈腹痛,吐出来的全是咖啡色的液体。2日一早,妈妈便带着他医院。胃镜检查发现,洋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出血近毫升,溃疡面已经扩大到鸽子蛋大小,上面有一个弹珠大的穿孔,胃里的食物都从这个“洞”漏到了腹腔里,已经化脓感染引起了腹膜炎。情况十分危急,必须马上手术。
溃疡穿孔的地方相当刁钻,面积也大,很难直接挖除;加上感染严重,直接做胃肠吻合很可能会形成瘘管,一旦胆汁、胰液漏入腹腔将会致命。手术中,主刀医生杨俊不得不做了胃大部切除。
不良饮食习惯加重胃溃疡导致穿孔
洋洋的妈妈熊女士说,洋洋爱吃炸鸡、喝可乐,喜欢辛辣食物。
“油炸食物、碳酸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不治,正是导致洋洋小小年纪就胃溃疡穿孔的罪魁祸首。”该院消化内科彭罕鸣主任说。
尤其对于小孩子,胃功能发育不完全,更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另外,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进一步加重胃溃疡的症状,甚至转化为胃穿孔!
共用碗筷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
洋洋的妈妈还说:洋洋的爸爸是个老胃病,且平时家里的餐具也都是混着用的。
据彭主任说:大人和孩子混用餐具,传染幽门螺杆菌也是儿童胃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他提醒,大人孩子餐具要分开,如果大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医院做个碳吹检查,规范治疗。
共用碗筷可能传染疾病!
家里人共用碗筷,多平常的事情,竟然暗藏杀机?!是的,正如医生所说,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消化道疾病,家人共用碗筷,很容易导致此类疾病传染。
1
第一就是引起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会存在于携带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所以在就餐过程中,碗筷就是病菌的传播媒介。
2有肠道病*引起的“手足口病”也容易因共用碗筷产生传染。
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其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而小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中招”。
3另外一种就是伤寒病,伤寒病也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以口口的方式传播。
多数这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痊愈后仍然携带病菌。造成这种病的传播主要是食卫生状况差,水源受污染等情况,因此,伤寒病患者的生活用品应尽量与家人分开使用。
4还有肝炎!号称健康杀手的疾病,也是通过口口传播,这点大家都知道,就不赘述。
孩子怎样吃才健康,六大饮食误区应避免
5早餐食谱单一早餐是儿童摄取所需能量和营养(营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日三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关调查显示,每天吃早餐的儿童中,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且年龄越小,比例越高。
在食用早餐的儿童(儿童食品)中,有一半存在安排不科学、食品种类单一、营养成分不均衡的现象,只有3成左右的父母在准备早餐时,注意了营养搭配。
6盲目滋补很多家长看着孩子不好好吃饭,怕孩子营养不足,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想办法给孩子买补品。
其实,这样对孩子更不好。因为,补品不能替代食品,各种营养成分吸收利用都有协同作用,盲目补充某些保健品,可能破坏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再说,补品中除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之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如激素会造成儿童性早熟。天然、新鲜、营养均衡的食物,才是儿童食品的最佳选择。
7不好好吃饭就吃开胃药孩子不吃饭,医院,医生总是给开胃药。
但是,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主要应从进食习惯入手,而不能单纯地依赖开胃药。饮食习惯是一种行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宝宝有非常大的影响。
8过分迷信洋食品从目前有关部门的抽检可以看出,进口的儿童食品也并非是百分之百完美的。
客观地说,如今的国产儿童食品,从质量和包装上来看,较前几年已有天壤之别了,有不少已达出口标准,因而不能迷信于一个“洋”字。
9饮料成生活的必需品碳酸饮料、果汁、果冻、酸奶等已成为儿童消费的主流。不少儿童从一两岁开始就养成偏爱饮料的习惯。专家发现,过多地摄入果汁、碳酸饮料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儿童的肥胖与无节制地饮用饮料有关。专家提醒父母切莫掉以轻心。
10色彩鲜艳的水果吃太多瓜果对维持人体内酸碱平衡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食前应先洗净或削去外皮,以防病从口入。孩子一般喜欢吃一些色彩鲜艳、味道鲜美的水果,但是有些水果不能多吃,否则有害。
比如:橘子营养丰富,但含有叶红素,吃得过多,容易产生“叶红素皮肤病”,腹痛腹泻,甚至引起骨病。所以,儿童吃橘子一天不宜多于中等大小的4个。
你可能错过了一些好文章~快看看吧!
一位全职妈妈的自白,我只是不挣钱,还好不违法。
速冻模式开启,娃娃们如何“保鲜”?
孩子最渴望的10件礼物,没有一个与物质有关~
刷爆朋友圈的健康谣言——你中招了吗?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