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痛经习用4方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对于痛经的治疗,长期从事妇科诊疗的王子瑜教授根据临床所见,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气血虚弱4个证型,并习用相应4首方剂,疗效斐然。一、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经前或经潮时少腹胀痛,并且胀甚于痛,精神郁闷,经期紊乱,先后不定。经行量少不畅,色紫暗;伴有血块,血块排出后腹痛减轻,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弦而涩。证属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逐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橘叶核,并用王老自制方香桂琥珀散(沉香、肉桂、玄胡、琥珀,等分共研细末)。二、寒湿凝滞证临床表现:经行少腹冷痛剧烈,拒按,经期错后,经行不爽,经色黯挟有瘀块。或伴有脘腹胀痛,甚则四肢清冷,呕吐,出冷汗。舌苔白腻,脉沉迟。证属寒湿凝滞。治法:温经散寒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吴茱萸并配合自制方姜桂乌珀散(干姜、肉桂、制川乌、琥珀等分共研细末)。若见月经后错,经行量多色淡,少腹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痛多在经后,或在经行将尽之时,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虚寒之证。治法:温经补虚,和血调经止痛。方用大温经汤去丹皮、麦冬,加艾叶。此方温经散寒暖宫,益气养血,和血调冲。对冲任虚寒,瘀阻胞宫之痛经疗效良好。三、湿热蕴结证临床表现:经前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腰骶部胀痛,或有小腹灼热感,时有低热起伏,平时带多,色*气秽。月经先期,色深红,质稠有块,小便短*,舌质红,苔*腻,脉弦数。证属湿热蕴结。治法:清热除湿,祛瘀止痛。方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味。四、气血虚弱证临床表现:每遇月经将净之时或经净以后腹痛发作,绵绵不休。痛时喜按,经色淡红,量少质稀如水。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弱。证属气血两虚,方用参芪四物汤加炙甘草、饴糖。病案举例:
李某,女,36岁,干部,已婚。病历号,年7月6日初诊。患者自述,1年前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经治疗好转,但每次经后少腹疼痛。7月3日行经,腹痛发作,绵绵不休,喜揉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如水,面色苍白,头晕气短,心悸倦怠,舌质淡,脉虚细弱。证属气血虚弱,胞脉失养。治法:补气养血,调经止痛。方药:参芪四物汤加炙甘草、饴糖:潞*参15克,炙*芪15克,当归身10克,炒白芍15克,熟地15克(砂仁3克拌),川芎3克,炙甘草10克,饴糖30克(冲)6剂,水煎服。2诊:7月15日,服上方3剂后,腹痛轻微,头晕、气短亦见好转。汤剂改为丸剂用八珍益母丸调补气血。并嘱患者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再服上方6剂。8月5日第二次来月经时,腹已不痛,头晕气短亦瘥,惟月经量仍少,色淡。此为气血尚未完全恢复,为了巩固疗效,再拟八珍益母丸,人参养荣丸,连治3月,月经量增多,痛经已愈。按:
大凡痛经以实为多,不通则痛,而本例则属虚性痛经。王老根据患者病发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失血之后,气血本亏,再来月经,使之血海空虚,胞脉失养,则经行腹痛。气血虚弱则见头晕气短,心悸倦怠。月经量少、色淡,脉虚细而弱均为气血虚损之象,故选以参芪补气,四物养血,饴糖甘温补脾,重用白芍配炙甘草缓急止痛。全方本着虚则补之治法,气血双补,胞脉得养,则虚证痛经自愈。什么是痛经?妇女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也叫“经行腹痛”。
西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盆腔炎性疾病等可出现痛经。
疼痛的发生机理是气血不通畅,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不通最重要的病因是寒邪,因为寒性收引、凝滞,寒邪侵袭人体,使经脉收缩,气血运行不通畅,则会发生疼痛。
痛经多见于血虚有寒的体质,经期抵抗能力下降,更容易感受外界的寒邪,使气血流行不畅而发生痛经。
方剂来源当归四逆汤是治疗痛经的第一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伤寒论论》第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
大棗二十五枚(擘,一法二十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第条: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當歸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個(擘)
桂枝三兩(去皮)細辛三兩
生薑半斤(切)吳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方剂分析当归四逆汤即桂枝湯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
以当归、白芍养血和营,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以炙甘草、大枣补益中气,以通草通行血脉,合而论之,则能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以通阳气。
原本用于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厥冷证。手足厥寒而脉细欲绝,强调的是血虚的病机,因血虚寒凝,不能温养四肢,故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若痛经而伴有手足发凉的,是血虚寒凝子宫的表现,是当归四逆汤的典型适应证。
若同时伴有胃寒吐逆之类的表现,就是“内有久寒”,可以用当归四逆加吴苿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吴茱萸、生姜,以温中和胃,散寒降逆,且以清酒助药力而活血散寒。
现在剂量和服法当归四逆汤:
当归12克白芍12克桂枝12克
细辛3克通草6克炙甘草6克
大枣4枚
用水毫升,先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后小火煮取药液毫升左右,分3次于饭前1小时左右温服。每次经前服3剂。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煎服方法与上相同,吴苿萸6克,生姜3片,只是要用水毫升,用清酒毫升煎药。清酒即清沌的陈米酒。
医案万某某,女,22岁。患者经来腹痛已有5年之久,曾服温经汤及调经诸药,收效甚微,乃请余诊治。自述平时身冷恶寒四肢疫软无力,小腹常觉不温,月经愆期,白带多而清稀;每逢经期小腹剧痛,痛时手足冰冷,口不渴,时吐清涎;小便量多。舌质淡暗、苔薄,脉沉迟细弱。证属虚寒逆经。欲以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治之。
处方:当归15克,桂枝12克,白芍(酒炒)15克,细辛6克,大枣18克,木通9克,炙甘草6克,官桂9克,台乌9克,艾叶(炒)6克,吴茱萸9克,生姜9克,加白酒一杯同煎。嘱在经前煎服此方3剂,下月经期前再服3剂。后6剂而愈。
按语:素体血虚,肝阳不足,阴寒侵袭,厥阴经寒,血脉凝滞,不通则痛。当归四逆汤专为厥阴伤寒而设,女子又以肝为先天,厥阴之脉绕阴器而抵少腹,凭其脉证,当属厥阴虚寒;又见口不渴,时吐清涎,则又知胃中宿寒,故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而散补而通,果中。
其他方法(1)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
关元:脐下三寸(四指)
三阴交
用艾条灸关元、三阴交各15分钟,也可有效的缓解痛经。
(2)针刺穴位:经行不畅,少腹疼痛者,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取穴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
腹痛多在经净后,痛势绵绵不休者,以任、督脉,足少阴和足阳明经穴为主,取穴三阴交、关元、足三里。
另附两个常用经验穴:
平衡针灸的痛经穴
局解:在胸骨体中段,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支及第四肋间神经前皮的内侧支。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肋间静脉的前皮脂的内侧。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针体进入一定要求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
董氏奇穴的妇科穴
部位:位于大指第一节尺侧,计两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五分针,针深两分,一用两针。
(3)生姜红糖水:经前3天开始喝生姜红糖水,水温高一点,也有缓解痛经的作用。
(4)注意保暖,不要接触凉水,不要吃生冷食物,避免疲劳、紧张等,可减轻痛经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