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大体来说,中药可以分成中药汤药和中成药两大类。汤药是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经过辨证论治,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异性的针对某个患者的用药。一般情况下,汤药是非常个体化的,开给一个人的药,不能给另一个人吃,这种个体化用药一般也会具有更好的效果,能照顾得非常全面。中成药的成分也是中药,不同的是,一种中成药可以给很多不同的人吃,也就是说,疾病除了具有差异性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所以不同的人可以服用相同的药物,但是不是说中成药的疗效就一定不如汤药。选择汤药还是中成药,一方面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和自身情况,如果没有医院加工好的汤药,或者不能接受汤药的口感,那可能只能选择中成药;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如果疾病比较单纯,症状比较单一,选用中成药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患者疾病复杂,症状非常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就是选择汤药比较好了。汤药治疗需在正规中医师的处方下使用,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A、香砂六君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可见胃胀满,进食后胀满感加重,食欲不佳,舌边见齿痕等。B、补中益气丸: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适用于慢性胃炎、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肝炎、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等病的治疗。C、参苓白术散: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对于同时伴有大便稀的患者尤其适用。D、附子理中丸: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1粒/次,每日2~3次,口服。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慢性肠炎、心力衰竭,痢疾等。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治疗,主要特点是:病人胃寒怕冷,喜热饮,不敢吃凉东西,或者伴有大便溏稀等。E、香砂养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治疗。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呼吸道感染。F、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克,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肝气犯胃证的治疗,主要使用依据是:胃脘胀痛,或者连及两肋,在情志抑郁或暴怒后加剧等。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G、胃苏颗粒:每次15克,每日3次,口服。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可用于慢性胃炎肝气犯胃证的治疗。H、三九胃泰颗粒:每次2.5克,每日2次,口服。治疗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炎见有上述证候者。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治疗,使用依据包括:除了胃痛、胃胀之外,伴有口苦、口黏、有口气,舌苔*腻等。I、摩罗丹: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等症。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有糜烂、出血者,可用三七粉,每天3~6克,分3次冲服。不适用于脾胃阳虚,主要表现为遇寒则胃脘作痛,畏冷肢凉,喜热饮食,乏力便溏。糖尿病病人及孕妇慎用。中医针灸按摩艾灸治疗慢性胃炎针灸治疗对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作用,可有效改善胃脘痛、上腹胀、嗳气、泛酸、纳呆、食减少等临床症状。采用医院进行,患上慢性胃炎的患者可采用艾灸和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自我调理。A、艾灸:艾灸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包括脾胃虚寒证)的保健调养。主要选择足三里、中脘两个穴位进行。B、穴位按摩:穴位按摩可适用于所有慢性胃炎患者,最常用的保健穴位包括足三里、内关及三阴交。对于艾灸及穴位按摩,贵在坚持,才能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附: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的位置及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慢性胃炎的调养饮食有节制和规律慢性胃炎患者非常有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避免进食过多的辛辣、温度热烫、油腻及含盐过多的食品,应戒烟戒酒,保证饮食时间的规律性;宜增加营养,适当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多进食水果、新鲜蔬菜对慢性胃炎患者可能有一定的益处,但对于脾胃虚弱证患者宜谨慎。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