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而得名,其约占消化道溃疡的99%。胃黏膜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导致了一个深达黏膜下层甚至肌层的一个黏膜的组织缺损。胃溃疡的发生,以前认为无酸无溃疡,目前认为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关系更为密切。
消化性溃疡为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有资料统计,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的发病年龄较晚,平均较十二指肠溃疡晚10年左右,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约为胃溃疡的3~4倍。
另有调查资料表明:其发病率为5%~11.43%,其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之比为1:1.15~4.49。如果按我国现有人口计算,胃溃疡患者有数千万之多,至少每20人之中就有一人患胃溃疡。
消化性溃疡中需要警惕一部分可能为恶性溃疡病变。
一、消化性溃疡大部分可治愈
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绝大部分可治愈;约10%~15%的人并无症状发作,而多数患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即:慢性、秋冬和冬春之交周期性发病的节律性上腹痛。
十二指肠溃疡常表现为节律性空腹痛,而胃溃疡常为餐后痛。部分患者平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而以大出血、急性穿孔为其首发症状。
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便往往可以确诊,而以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根除幽门螺杆菌等的内科治疗,可使绝大部分患者获得痊愈。
二、反复发作的胃溃疡需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
胃溃疡有一定比例的恶性病变。
主要发生在中年以上,男性,反复发生且久治不愈的溃疡,对这种溃疡要高度警惕。
其实临床上对于所有的胃溃疡都要进行病理活检,尤其是上述溃疡,一定要排除癌变以后才能进行抗溃疡治疗,以防误诊及延误病情。
再者,胃溃疡治疗后还要进行复查,以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及变化,调整治疗措施。
十二指肠溃疡几乎无恶性溃疡病变,但反复发作的胃溃疡目前已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恶性病变的概率更高。
我国的研究组对全国各地例良、恶性胃溃疡患者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发现,胃溃疡的癌变率约为1.96%;而国外的报道为5%~10%。这个数字目前有增高趋势,有统计最高达29.4%的胃癌来自恶性溃疡病变。
一般来讲,发生恶性溃疡病变的患者多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与黏膜修复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
近年来由于诊断及检查方法的进展,发现局限于黏膜的早期胃癌可以发生糜烂和溃疡,其组织面可以被继发性消化性溃疡所改变,这些癌性溃疡可以像良性溃疡那样修复,而且溃疡和修复可反复出现,病程因此可延长达几个月甚至更长,所以对胃溃疡应高度重视。
三、恶性胃溃疡有哪些信号?
1.疼痛性质和规律发生改变:
胃溃疡的疼痛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呈烧灼样或钝痛,且疼痛的发作与进食有关,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出现,以后逐渐减轻。如果疼痛失去了上述规律性,变为不定时发作,或成为持续性隐痛,或疼痛性质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则应警惕为恶性溃疡的发生。
2.用抗溃疡药物无效:
虽说胃溃疡易反复发作,但平时服用抗溃疡药物后,症状一般能够缓解。如果按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甚至无效,就应该怀疑是恶性溃疡可能。
3.进行性消瘦:
在短期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及进行性的消瘦,体重减轻,则恶性溃疡的可能性极大。
4.出现呕血和黑便:
病人近期内经常发生呕血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并且发生严重贫血,这些现象均表明,可能为恶性溃疡。
5.腹部出现包块:
胃溃疡患者一般不会形成腹部包块,但是如果为恶性溃疡,溃疡就会变大、变硬,晚期患者可以在左上腹部触摸到包块。包块质地常较硬,呈结节状,不光滑。
6.年龄45岁以上,既往有溃疡病史:
近期症状反复,如打嗝、嗳气、腹痛、且伴有消瘦者。
7.大便潜血阳性:
反复阳性,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8.其他:
胃部手术后5年以上,有消化不良、消瘦、贫血和胃出血症状,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胀闷、嗳气、不适、乏力、消瘦等。
四、胃溃疡的发病诱因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但已经明确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及抗血栓药物,以及胃酸分泌过多、遗传因素、心理和情绪波动、饮食的无规律性、嗜食零食、吸烟、饮酒、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关,肺气肿和乙肝等慢性疾病也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一定关联。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2.药物及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似亦有一定关系。
(1)各种阿司匹林制剂: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痛及不适,严重者可有呕血、黑便等,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黏膜炎症、糜烂及溃疡形成。
(2)激素替代药:
吲哚美辛和保泰松这类药物属激素替代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导致急性胃溃疡。
(3)解热镇痛药:
如A.P.C,对乙酰氨基酚,索米痛片以及感冒通等感冒药。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所谓“无酸无溃疡”。
4.应激精神因素: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
5.遗传因素:
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发性内分泌腺腺瘤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一部分。
6.胃运动异常:
部分胃溃疡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如胃排空延缓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和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胆汁、胰液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
7.其他因素:
如I型单纯疱疹病*局部感染可能有关。肾移植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巨细胞病*感染亦可能参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