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翟晓波掌握栓塞和出血之间的平衡,是对临床
TUhjnbcbe - 2020/12/7 2:52:00
河南白癜风QQ群 http://www.elimenglish.com/feidian/1183.html

引言:

本期分享的案例中,患者因胆总管腺癌大网膜转移等疾病入院,Pauda评分为8分,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极高,应予低分子肝素抗血栓形成。但患者粪隐血++,加上肝功能损害,医师可能担心加重出血而未给予低分子肝素。要掌握栓塞和出血之间的平衡比较困难,是对临床药师水平的考验。

遗憾的是医师在治疗中打破了这项平衡,这可能导致了患者先后发生了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肾功能衰竭、导管置入处明显渗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最终使患者死亡。

本期案例用药相关问题:

1.患者粪隐血++提示可能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肠道出血也不除外,故应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推泵联合生长抑素控制胃肠道出血。

2.在控制胃肠道出血的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予机械预防。

3.不应使用可能增加栓塞风险的甲地孕酮分散片。

4.不应违反配伍禁忌将复方苦参注射液与5%葡萄糖ml配伍,可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而增加栓塞风险。

5.予中长链脂肪乳静脉滴注可增加栓塞风险,应改用肠内营养。

6.因发生了肾静脉血栓等原因导致肾功能衰竭,加上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此时应及时将低分子肝素钠减量或停用。

一、病史介绍

患者50岁女性,胆总管中段腺癌pTxNxM1(M:大网膜)Ⅳ期PS2分等疾病于年6月28日入院。查如下指标:

血红蛋白92.0g/L(.0~.0g/L)

血小板计数.0×/L(~×/L)

白细胞计数11.10×/L(4.0~10.0×/L)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4.3%(50~70%)

肌酐44μmol/L(45~84μmol/L)

γ-谷氨酰转肽酶IU/L(3~66IU/L)

碱性磷酸酶IU/L(40~IU/L)

总胆红素20.1μmol/L(6.0~20.0μmol/L)

直接胆红素13.8μmol/L(0.0~6.0μmol/L)

提示轻度梗阻性*疸,肝功能损伤,粪隐血++。查体腹膨隆明显,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二、临床经过

6月28日--8月1日用药记录

患者住院期间动态指标(点击查看大图)

予呋塞米20mg每天2次口服(6月28日-7月15日)、螺内酯40mg每天2次口服(6月28日-7月15日),5%葡萄糖ml+复方苦参20ml每天1次静脉滴注(6月30日-7月10日),奥美拉唑钠40mg+NSmlqdiv(6月30日-7月31日),另外予吗啡缓释片止痛。

7月1日,患者有血栓外痔,予回纳,并予迈之灵2粒每天2次口服(7月1日-7月31日)。患者寒战,体温38.9℃。

7月2日,体温39.8℃。伴神萎乏力。白细胞计数12.62×/L(4.0~10.0×/L),血红蛋白.0g/L(.0~.0g/L),血小板计数.0×/L(~×/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1%(50~70%)。予头孢他啶2g每天2次静脉滴注(7月2日-7月8日)。予甲地孕酮分散片1粒每天2次口服(7月2日-7月10日)。

7月7日,患者尿量少,予呋塞米20mg每天1次静脉推注(7月7日-7月18日)20mg每天2次静脉推注(7月18日-8月1日)。

7月8日,肌酐59μmol/L(45~84μmol/L)。白细胞计数21.08×/L(4.0~10.0×/L),血红蛋白89.0g/L(.0~.0g/L),血小板计数.0×/L(~×/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0.4%(50~70%)。血象增高明显,考虑感染控制不佳,改用左氧氟沙星0.2g每天2次静脉滴注(7月8日-7月9日)。

7月9日,患者发热明显,体温38.5℃,血小板计数.0×/L(~×/L)。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每天2次静脉滴注(7月9日-8月1日)、甲硝唑0.5g每天2次静脉滴注(7月9日-8月1日)。患者引流量明显减少,考虑留置导管易加重腹腔感染,予以拔除。

7月10日,患者胃纳可,大便仍较秘结,停甲地孕酮分散片和复方苦参,改予参附益气扶正。

7月11日18:00pm,患者左下肢肿胀明显,急查B超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外科会诊,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天2次皮下注射(7月11日-7月15日)。

7月12日,患者体温正常、血象正常,左下肢肿胀明显,双下肢凹陷性浮肿。血小板计数.0×/L(~×/L)。

7月14日,下腔静脉造影CT示左侧髂内外静脉栓子形成,管腔重度狭窄,腹腔、盆腔内大量积液,腹膜后及盆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腹膜转移。

7月15日10:00am,肌酐47μmol/L(45~84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IU/L(3~66IU/L),碱性磷酸酶IU/L(40~IU/L),总胆红素34.2μmol/L(6.0~20.0μmol/L),直接胆红素28.0μmol/L(0.0~6.0μmol/L)。血小板计数.0×/L(~×/L)。

14:00pm,在ERCP下行胆总管支架重新更换术及鼻胆管引流术。术后予中长链脂肪乳ml每天1次静脉滴注(7月15日-8月1日),换用低分子肝素钠IU每天2次皮下注射(7月15日-7月30日)。

7月17日-18日,予吲哚美辛栓50mg每天1次纳肛止痛。

7月20日,肌酐65μmol/L(45~84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IU/L(3~66IU/L),碱性磷酸酶IU/L(40~IU/L),总胆红素44.8μmol/L(6.0~20.0μmol/L),直接胆红素37.5μmol/L(0.0~6.0μmol/L),血红蛋白69.0g/L(.0~.0g/L),血小板计数.0×/L(~×/L)。

7月21日,患者夜间睡眠不佳,予艾司唑仑1mg每晚1次口服(7月21日-7月31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

7月27日,肌酐μmol/L(45~84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IU/L(3~66IU/L),碱性磷酸酶IU/L(40~IU/L),总胆红素.0μmol/L(6.0~20.0μmol/L),直接胆红素95.0μmol/L(0.0~6.0μmol/L)。提示肝肾功能损伤进行性加重,梗阻性*疸,低白蛋白血症。血红蛋白54.0g/L,血小板计数.0×/L,血小板计数值低于7月20日的39%,APTT测定值89.2秒(24.0~43.0秒),D-二聚体0.mg/L(0.3mg/L),凝血酶时间测定41.6秒(11.0~15.0秒)。患者贫血进行性加重,予人血白蛋白红细胞悬液支持治疗。

7月29日,肌酐μmol/L(45~84μmol/L),提示肾功能损伤进行性加重,肾静脉血栓所致肾衰不能除外。

7月30日8:00am,患者右颈部深静脉穿刺Arrow导管置入处渗血明显,考虑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停低分子肝素钠,予凝血酶止血。18:50pm,渗血仍明显,心电监护示血压66/48mmHg,心率次/分,呼吸31次/分,氧饱和度97%。继续予凝血酶止血。19:00pm,患者精神萎,胸闷气急,不能平卧,腹壁见多发瘀斑。20:00pm,患者解黑便数次,粪隐血+++,肌酐μmol/L(45~84μmol/L)。

7月31日,患者神萎,气促,心率-次/分,血压90/40mmHg,呼吸32次/分。

8月1日00:20am,患者呼吸停止,心率逐渐下降为0次/分,血压为0mmHg,心电图示一直线,宣告临床死亡。

三、病例用药分析

7月11日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有:

根据Caprini评估表,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极高危:50岁(年龄41-60岁)1分+卧床72小时2分+腹壁静脉曲张1分+予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1分+胆总管中段腺癌(pTxNxM1)2分+下肢水肿1分+败血症1分=9分≥5分,属于极高危,按规定应予低分子肝素抗血栓形成[1]。根据Pauda评分,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也属于高危:胆总管中段腺癌(pTxNxM1)3分+卧床72小时3分+予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1分+败血症1分=8分≥4分,属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高危,按规定应予低分子肝素抗血栓形成[1]。实际上未给予。使肾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大大增加。

予甲地孕酮分散片1粒每天2次口服(7月2日-7月10日)。正常人血液中存在许多天然凝血抑制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ATⅢ,对凝血酶和因子Ⅹa抑制作用最强,因而其在抗血栓形成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当血浆中ATⅢ浓度降至正常值的70%时,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表明,醋酸甲孕酮类避孕药在用药期间,能使ATⅢ活性和含量呈下降趋势[2]。已有口服醋酸甲羟孕酮致深静脉血栓的报道[3]。患者既往没有各种动脉疾病、静脉疾病等病史,在使用醋酸甲羟孕酮之前,查体双下肢一直无异常,7月2日因增加食欲的需要,开始口服醋酸甲羟孕酮,7月10日停用,7月11日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在时间上有相关性。

(注:甲地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虽不是同一种药,但属于同一类药,作用机理类似。都有改善胃口的功能,也都能增加栓塞风险,所以可做类比。)

予5%葡萄糖ml+复方苦参20ml每天1次静脉滴注(6月30日-7月10日)。复方苦参包含苦参和白土苓,辅料为聚山梨酯80、氢氧化钠、醋酸。其中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增加苦参和白土苓的溶解度,使之能制成注射液;氢氧化钠和醋酸调节pH,使注射液偏中性,增加苦参和白土苓溶解度并增加注射液的稳定性。复方苦参通常应用生理盐水稀释,而实际与葡萄糖配伍,5%葡萄糖pH较低,可能增加注射液的不稳定性,再加上复方苦参注射液超量使用(应该是12ml,实际为20ml),多种因素使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大大增加,并且体积增大。我院输液器滤过孔径通常在5μm以上,仅能滤过大的微粒。因此大量不溶性微粒通过静脉输液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微循环,另有部分微粒可通过微循环中间微动脉直接进入肺静脉,再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并由主动脉进入全身各组织,造成循环障碍,诱发静脉栓塞[4]。

予呋塞米20mg每天1次静脉推注(7月7日-7月18日)20mg每天2次静脉推注(7月18日-8月1日)。可降低抗凝药物和抗纤溶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利尿后血容量下降,致血中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以及利尿使肝血液供应改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多有关(见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药品说明书)。

在发生了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后,虽经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但未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发生了肾静脉血栓,成为诱发肾功能衰竭的因素之一(严重感染基本被控制因此引发肾衰的可能性小)。其主要原因有:

Caprini评估为9分,有发生栓塞的极高风险。

予中长链脂肪乳ml每天1次静脉滴注(7月15日-8月1日),在静脉滴注时容易发生脂肪超载,在血管内形成泥状物,使血粘度增高,甚至损伤血管内皮,形成血栓[5],从而有可能加重深静脉栓塞。

予呋塞米20mg每天1次静脉推注(7月7日-7月18日)20mg每天2次静脉推注(7月18日-8月1日)。可降低抗凝药物和抗纤溶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利尿后血容量下降,致血中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以及利尿使肝血液供应改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多有关(见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药品说明书)。

7月30日发生导管置入处明显渗血的主要原因是:

予低分子肝素钠IU每天2次皮下注射(7月15日-7月30日),低分子肝素钠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加上患者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延缓低分子肝素钠的排泄,加强其抗凝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低分子肝素不宜使用(见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药品说明书)。

予低分子肝素钠IU每天2次皮下注射(7月15日-7月30日)后,7月15日血小板计数.0×/L,7月20日降至.0×/L,7月27日进一步降至.0×/L,血小板计数值低于7月20日的39%,按药品说明书规定,应立即停用低分子肝素钠(见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药品说明书),而实际上直到7月30日才停用,使患者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出血。

患者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可能使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6]。

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除与低分子肝素可能有关外,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bidiv(7月9日-8月1日)、甲硝唑0.5gbidiv(7月9日-8月1日)的可能性也不能除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0.8%、低凝血酶原血症发生率3.8%(见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说明书)。甲硝唑可能引发血小板降低,规定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禁用(见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药品说明书)。7月27日当血小板计数.0×/L、APTT测定值89.2秒、PT测定41.6秒时,应及时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甲硝唑,改用碳青霉烯类,实际上未调整抗菌药。

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尚不符合DIC诊断标准。

7月30日20:00pm,患者解黑便数次,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

患者血小板显著降低,PT、APTT显著延长。

7月21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根据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对出血高危患者,尽可能早期应用PPI,内镜检查前应用PPI可以改善出血病灶的内镜下表现,从而减少内镜下止血的需要。内镜治疗后,应用大剂量PPI可以降低高危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并降低病死率。溃疡再出血高危患者在内镜止血后,推荐静脉应用大剂量埃索美拉唑(80mg静脉推注+8mg/h速度持续输注72h)可降低再出血率,而且大剂量静脉埃索美拉唑滴注及后续口服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增加不良事件[7]。对于低危患者,可予常规剂量PPI治疗,如埃索美拉唑40mg静脉输注,每天2次[7]。根据Rockall评分系统,患者低血压2分+胆总管中段腺癌pTxNxM1(M:大网膜)、肝肾功能衰竭3分+内镜诊断溃疡1分=6分[7]≥5分。属于高危,应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实际上仅常规予奥美拉唑钠40mg+NSmlqdiv(6月30日-7月31日)。

四、病例总结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Caprini评估≥5分、Pauda评分≥4分应予低分子肝素抗血栓形成;中长链脂肪乳有栓塞者禁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每次12ml每天1次静脉滴注,通常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肾功能衰竭患者低分子肝素不宜使用;在低分子肝素钠使用过程中当血小板计数低于原值的30%-50%时应停药;根据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对出血高危患者应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

未遵守上述用药注意事项,可能与患者病情恶化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98(14):~

2.孙丹利、陈爱君、卢风英等。两种长效避孕针对抗凝血酶Ⅲ活性和含量影响的研究[J]。现代应用药学,,13(2):3~6

3.孙逊、邹恒琴。醋酸甲羟孕酮长效避孕药致深静脉血栓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8(1):49

4.卢海儒、文友民主编.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第一版[M].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71~72

5.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年,南昌).中华医学杂志,,96(4):~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医院药学部主任

1例急性心肌梗死案例:可能与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相关

翟晓波:1例与静脉滴注疏血通及口服活血化瘀汤剂相关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案例

翟晓波:1例脑出血死亡的案例分析

End

如果您也有用药案例、经验与我们分享,欢迎前来投稿,投稿请添加头号药师小客服(i)~

识别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翟晓波掌握栓塞和出血之间的平衡,是对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