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幽门螺杆菌”这个词大家听得越来越多,很多人(单位)也把幽门螺杆菌(呼气检测)列为了常规体检项目。
那么幽门螺杆菌究竟是什么?哪些人需要去做检查呢?做什么检查才能知道是否感染了?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长”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的细菌,最喜欢胃的幽门、胃窦部位,便因此而得名。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容易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持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发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逐渐演变为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通俗点说就是不根治容易癌变,最后变成胃癌。
目前,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也就是说,不到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
怎样知道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P)?三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1.呼气试验(包括C13和C14);2.HP抗体检测(抽血化验);3.粪便HP抗原检测。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呼气试验和HP抗体检测,两者的准确率均在95%以上。但“呼气试验”只能反应感染与否,且受到近期用药和饮食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HP抗体检测(抽血化验),不仅能克服传统“呼气试验”的缺点,还能将幽门螺杆菌分出个“好”与“坏”。
幽门螺杆菌(HP)根据毒力可分为I型和II型。
I型为有毒株:对病人危害较大,和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密切相关。这类菌株感染能使胃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形和损害,引起溃疡和诱发癌变,应该引起医生及患者的高度重视。II型为无毒株:致病力弱,一般表现为轻微消化不良,感染为无毒株且无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轻微。
这就是为什么感染幽门螺杆菌(HP)后有些人没有症状,有些人却患病的原因。分型检测可以判断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强弱,为临床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导。
市民朋友日常体检时可在常规体检套餐中增加该项,也适用于家庭或周围有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人群,长期及急性胃部不适人群,以及孕妇、老人、儿童、有胃出血、已经吃了抗生素等不适合吹气检测的人群,或已做吹气,但和临床不符的人群。
据了解,为进一步做到“胃”雨绸缪,早诊断、早预防,荆门二医推出了“胃功能七项”筛查套餐。该套餐检测是通过胃蛋白酶原(PGI、PGII、PGI/PGII(PGR))和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CagA、VacA、Ure)的血清检测等3大项(7小项),可将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高危人群筛查出来,然后再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确诊。是一项无创、无痛、安全、经济的胃病检测方法,也是目前早期胃癌筛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降低胃癌死亡率。(荆门二医消化内Ⅰ科姜绍连)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