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女孩子们的讨论话题总是离不开减肥,无论是体重超标还是正常的女生无一例外都觉得自己需要减肥。小末每天工作特别繁忙,经常会因为项目的事情而加班到很晚,她和闺蜜说:“天天坐在电脑前工作加班,我的腰和肚子都大了一圈了,不行了,必须要减肥瘦腰了。”闺蜜告诉她过午不食减肥效果特别好,让她试试看。
于是小末在闺蜜的建议下坚持着午餐后就不进食了,确实有效果,体重减轻了不少,也就渐渐养成了这样的饮食习惯,在不知不觉中胃口也变的越来越小。忽然有一天,小末不明原因感到恶心呕吐,接着出现了肚子疼痛的症状,医院就医。
经检查发现,小末竟然得了胃溃疡,而且还有出血,需要住院进行治疗。了解情况后,医生告诉小末,晚上不可以不吃饭,这样的减肥方式是在间接伤害自己的身体。经过这次胃伤害小末后悔不已,决心以后再也不随意减肥了。
其实,关于饮食,人们一直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对于女生来说,“少吃”可以减肥;而对于一些养生人士来说,他们认为吃得越少则活得越久。很多人都觉得“少吃”是长寿的一大秘诀,事实是这样的吗?今天,让医生一次性给你讲清楚。
关于一直流传的吃的越少、活得越久是真的吗?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小时候吃饭的时候,如果吃得很少,父母就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吃这么少,你要成仙嘛?”是的,一直以来在我们中国都有这样的一种习俗认知,就是神仙都是不吃饭的,古代的修道之人都是经常辟谷不吃东西的,而他们很多人都还是长寿之人。因此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当然关于神仙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过,对于“吃的越少、活得越久”这种说法事实上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年《柳叶刀》的一份学术报告中说明,人们吃的食物越少,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会越少,进而对身体的损害也就随之越小,那么人也会看起来更加的年轻。
也就是说新陈代谢太过旺盛,可能会过度消耗人体的能量。所以,尽量减少代谢可以减少血管细胞的损伤和老化,可以延年益寿。
早前有试验团队对猴子进行过这样的实验,严格控制它们的日常饮食,最终发现控制饮食的猴子十年生存率高达88%,而同样数量没有对之控制饮食的猴子们,却因为各种疾病只有50%的生存率。另外还有团队对小白鼠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同样也发现减少食物的摄入可以让小白鼠更加健康,寿命得以延长。
由此可见,经过这些动物实验表明,合理地减少饮食可以更加健康和长寿,也就是说关于“吃得越少,活得越久”的传言是确有其事的。常言道“病从口入”,其实人们的很多疾病都是跟饮食有关联的,比如说常见的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等都是因为饮食不当,吃了太多的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而日积月累造成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饮食让自己少吃一点确实是可以让身体的各器官的代谢损耗减少,减轻肠道的工作负担,更加益于身体的健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吃得少并不代表不吃饭,直接饿肚子,而是要合理的饮食,一定要确保身体最基本的需求。然后把握平衡,在此基础上给自己设定一个界限,从而控制饮食,不然容易造成健康危害。
那么,对于必需的一日三餐到底怎样吃才是最有益健康的呢?对此,我们不妨向钟南山院士学习一下。
一日三餐应该怎么吃,不妨学学钟南山的长寿菜单前几年网友们纷纷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生硬朗健硕的身体感到惊奇,明明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为什么看起来还是那么精神抖擞,体力十分充沛。他每天工作繁多,为国操劳,在医学上为人民的健康安危努力工作着,但是无怨无悔,身体素质条件更是保持得很好,钟南山院士也非常大方的在广州亚洲美食节“美食与健康养生”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日常餐食。
钟南山院士表示,健康的生活餐饮模式是“早好、午饱、晚少”。早餐必须要吃好,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环节。钟院士建议大家早餐以果蔬、豆奶、蛋类为主,这可以占所有热量的三成。他分享自己的早餐:一杯牛奶、一个蛋黄、两个蛋白、一碗粥、两片芝士面包、一个橙子这5种食物。
每天早上摄取丰富营养的早餐可以让人体保持相对较高的精力,鸡蛋和牛奶的搭配相信是不少人早餐的必选项,这两者所富含的营养成分都很适合人体的吸收利用,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健康食物,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午餐必须要吃饱。主要以鱼肉、禽蛋、豆类为主,这一餐应占全部热量的四成。关于午餐要吃饱其实也是有讲究的,一定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饱,懂得荤素搭配,均衡脂肪和热量的摄入,获得足够的营养素成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最好准备新鲜的鱼类、肉类、蛋类以及一些绿色蔬菜配合谷类食物(大米或面食),不要吃过油腻或辛辣的食物。
同时钟院士还提醒大家高脂肪、高热量以及腌制油炸类的食物要尽量少吃,这些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品。
晚餐则要尽量少吃。而且是以五谷杂粮为准,应占全部热量的三成。通常而言晚餐后人们的活动量会减少,过不了几个小时就要开始进入睡眠,所以晚餐摄入的热量不能过多,不能超过三成。不然容易引起血胆固醇增高,而一旦血液中的糖含量、氨基酸、脂肪酸浓度过高,往往容易增加动脉硬化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风险,从而影响人们的寿命。
因此,按照以上这样三餐的搭配比例是相对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既可以让人们补充足够的营养成分,又能保持让人体控制过多热量的摄入,保证身体的能量平衡,延年益寿。
钟南山院士通过自身分享的健康餐饮生活方式,希望能让更多人都开始注重健康生活,不要因为繁忙的工作就不吃早餐,不规律吃饭,暴饮暴食从而把自己是身体弄垮了。
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让大家随心所欲而胡乱吃喝的,这样不仅会造成一些疾病的发作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容易让整个社会在不知不觉中往恶劣的方向发展。那么应该怎样健康膳食呢?
科学合理健康饮食的注意事项1、不要少餐
首先做到一日三餐都要保证膳食摄入,不要为减肥而盲目少吃一餐或两餐,遵循“早好、午饱、晚少”的用餐原则。规律摄取三餐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摄入。合理地搭配食物,健康膳食,保障用餐时间的规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尽量选择既营养丰富又美味的食材。
2、吃饭时要注重细嚼慢咽
很多人由于工作原因,不自觉形成了吃饭快的不好习惯,为了尽早完成手头的工作量,多赚一分钱而选择狼吞虎咽快速吃饭,以便尽快进入工作,其实这样是在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
快速吃饭容易让食物在胃中得不到及时的消化分解,长期下来还会损害消化系统,可能引起消化道疾病。所以吃饭要注意细嚼慢咽,对于较大颗粒的食物一定要嚼碎,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利于健康。
3、吃饭时要专心,不要做其它事情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现在很多人吃饭喜欢边玩手机边看电视或边聊天再边吃着饭,其实这都是不好的吃饭习惯。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候是需要专心咀嚼食物的。
如果把注意力分散在别的事情上面,容易给自身的肠胃增加负担,边玩边吃只会让你越吃越多,不利于健康。所以建议大家吃饭时一定要认真且专注,不要分心做其他事情。
4、饭后注意休息,不要立马运动
现代人在快速的社会工作环境中努力生存着,容易吃完饭就立马投入到工作中,其实这种方式是不健康的,吃完饭以后大脑和身体都是需要休息和放松缓和的,不能立马用脑或进行体力劳动,不然会出现一些让身体负荷超重的病痛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若习惯饭后用脑过度,会出现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济的现象,所以饭后一定要注意休息。
总结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开始越来越注重养生健康生活了,关于如何减肥,如何养生的话题一直居高不下,人们热衷于讨论这些话题。
虽然网上有很多关于如何更加健康的减肥和养生的文章信息,但是希望大家还是能够客观理性的对待,不要盲目跟风,随意尝试不同的健康养生方法,只有科学健康的均衡膳食营养,才是真正的健康养生之路。
参考资料:
[1]吃得越少,活得越久?[J].中欧商业评论,(8):1.
[2]叶依.想长寿不能学乌龟——钟南山的健康生活[J].老同志之友:上半月,(9):1.
[3]夏普.会吃饭的人更长寿,专家教你正确吃饭[J].科学之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