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医春日健康谈#
小儿如果没有做好口腔的清洁工作的话很容易造成舌尖以及口腔黏膜发生病变,影响其正常进食,我们常将其称之为口疮。口疮易发生于春秋季节,会使人的口舌浅表溃烂,婴幼儿发病较多。
婴幼儿的口腔皮肤较为娇嫩,如果给他们进食了过热或者过硬的食物,或者是在给婴幼儿进行口腔清洁时力度过大都会导致口腔粘膜受损,进而诱发发炎、溃烂。
婴儿在出现口疮后首先应当区分是鹅口疮、单纯疱疹还是溃疡性口疮。不同类型的口疮有不同的病因和治疗方式,需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一、鹅口疮
鹅口疮是因口腔黏膜感染了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疾病,营养不良、长期的抗生素和激素用药史以及慢性腹泻等都会感染白色念珠菌,进而形成鹅口疮。鹅口疮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会出现乳白色的、形似奶块的微微凸起的小膜块,大小不等,好发于口唇黏膜、颊黏膜和软腭处。一般不会产生疼痛感,不会影响婴儿进食。
如果婴儿出现鹅口疮,可涂擦冰硼散、制霉菌素混悬剂等药剂,或使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进行清洗;同时应加强营养,适量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哺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以预防病菌传播。
二、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在5岁以下的小儿中比较常见,主要是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所致。一般出现于小儿发热疾病后,会在患儿的口腔、咽部等充血的年末上长出透亮滤泡,滤泡会在短时间内溃破形成溃疡,患儿在进食的时候会有疼痛感。
单纯疱疹的治疗分为局部和全身。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促进愈合为主,还可以食用3%阿昔洛韦软膏、1%喷昔洛韦乳膏等进行局部涂擦;全身治疗主要选择核苷类药物,比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三、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多见于病毒感染,外观为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黏膜红而微肿,一般会伴有疼痛,婴儿进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如果婴儿出现口腔溃疡,可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开喉剑喷雾剂以及西瓜霜等药剂,将药物涂抹于溃疡面,能有效地减轻局部的疼痛,而且能够缩短溃疡愈合的时间;或通过补充维生素B与维生素C,提高婴儿免疫力,来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