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见到有不少的人,因服用补益药及保健品以后,对身体健康不但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有的甚至加重病情,这种情况就叫做“虚不受补”。“虚则补之”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呢?补益药和保健品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用以治疗各种虚证,但是它不能用来治疗所有的疾病。它和其他各类药物一样。有一定的功效、适应范围、副作用和禁忌症。如果应用不当,误用或滥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而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体虚是机体某些功能有所减退,不一定患病,即西医所称之“亚健康”,如不及时补养、调节和调理、令进一步发展,对健康不利。
治疗虚弱,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中行辨证辨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更好的是气补。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均是为了补虚扶正,食补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谨可补虚祛邪,并可扶正,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恢复健康,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的进补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壮实的人服了人参、阿胶等性温的补气血药物,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饱胀、便秘、头晕、咽痛、牙龈虚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阳虚者服了生地、麦冬、鳖甲等补阴药食物,会更加怕冷、腹泻、腹痛等,这些都是因进补不当,损伤了胃气,违反了中医辨证说辨体施补的原则。
经络不通也是引起虚不受补的原因,经络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功能,脏腑功能(其中就包括脾胃功能)的正常,依赖于经络的通畅,凡是脏腑功能弱的,其相应的经络必然是不通的。所以有“要进补先通经络”的说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肾的生理特性:主蜇守卫主蜇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功能。蜇是蜇藏,也就是说,肾喜欢藏,我们之前讲的肾藏精就是藏,所以主蜇主要讲的是藏精。
补肾的药最好加收敛的药,为什么?主蜇,而且一般说,肾无实证,以虚居多,你补了还得固得住,让它在原位,让它在蜇的状态。
守位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与推动作用守位指的是肾阳。
为什么强调肾阳守位,首先肾阳少,而且位置很重要,肾阳万一不守位,不守位就会往上,它本身在下部,如果往上,上部的阳本身就有多,它跑到上边就变成多的越多,少的越少。
左边的图讲位置,右边的图是讲量,给人的感觉肾是量少位置好,这是它的基调。
上图左图讲位置,阳是在地平线以下。上图右图指的是阴阳量的多少,比如上部是心,量最多;左侧是肝,阳有了,但是不算多;右侧是肺,阴有了但不算多;下部阴最多,但是别忘了中间有个白点,换成八卦就是坎卦,阴中有阳,但是它的数量是两阴一阳。
我们讲的守位指的是肾火(阳),要明白这个火,就得知道中医的几个相关说法:
1.什么是壮火与少火
壮火、少火,这两个意义不同,少火一般指正常阳气,壮火一般讲多余的阳气,即病理的邪气。
2.什么是君火
君,心为君之官,君火指的是心的正常阳气,注意只能指正常阳气,比如说心火旺,不能叫君火旺,只能叫心火旺,因为君要正,所谓正人君子,不能歪,一歪就是病理的。
3.什么叫相火
相火是可正可歪,相火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相火多了,肝、肾、肺、三焦火等都可以叫相火,但是狭义的相火通常是指肝、肾火,肝、肾火之中再分雷火和龙火。
4.什么叫雷火
震卦为雷,配肝,所以雷火指的是肝火。
5.什么叫龙火
别以为没有龙这回事,龙的原生态就有恐龙,恐龙是什么动物?三栖动物,它可以是长在水,行于陆地。
6.为什么叫龙火
肾主水,火属阳,阳主动,水中生物之中最动的就是龙,所以用龙火来形容肾中阳气。
但是到目前为止,你都不能说相火是不好的,相火好与不好,要看有没有两个字,多了两个字就不好了,哪两个字?妄动,相火妄动就是不好,妄动就是离位,换言之,相火在本位就是阳气发挥正常功能,离位了就是病理的东西。
由于肝火与肾火常并而作乱,因此中医经常用雷龙之火,或是龙雷之火并称。
7.龙火离位是怎么回事,什么叫水浅则龙升
有两种离位法,第一种叫作水浅则龙升,就是我们中医讲的阴虚则火旺,阴是阴液,液态的,水浅则龙升就是水少困不住龙,龙上去了,就是阴虚则火旺,这个治疗就是滋阴降火,最常用的方就是之前讲过的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滋肾阴的,但是清火的力不强,必须加上知母、黄柏,清火的力才够。
中药还有一个方叫大补阴丸,治的也是阴虚火旺。
8.什么叫水寒则龙起
离位第二种就叫水寒则龙起,其实是有点像拟人化的表达,我们洗澡的时候,假如是在一个浴缸里,什么水温最适合呢?大概是接近体温的三十六、七摄氏度是最舒服的,水太热了,你一下去就弹起来了;水太冷了,是冰水,你一下去一样弹起,那就叫水寒则龙起。
水寒则龙起假如用术语来表达就是阳虚阳浮。
9.什么叫阳虚阳浮
这就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个证候:上热下寒。
注意阳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阳虚则寒,阳气少了,就如太阳不够,热量不够,你整个人就怕冷,所以怕冷是阳虚,一点疑问都没有。现在最可虑的是上热下寒,上热下寒换一种表达叫真寒假热,经常觉得自己上火了,但是用清热药没效,用滋阴药没效,而且越吃越严重,你就要高度怀疑是不是阳虚阳浮。
10.怎么理解阳虚阳浮
阳就是阳气,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气态,气态的东西一多就稠密,稠密就内聚下沉,一少了就稀薄,稀薄就上浮外散,变成了阳虚的另外一种表达,就是阳气上浮外散,表现为上部热象,外部热象,内部跟下部是寒象。
11.虚火实火如何分辨
其实火的虚实是不难分辨的:假如我从来不上火,现在因为吃了一些上火的东西而出现,那多半是实;经常出现口腔溃疡、舌疮、青春痘、失眠这一类上热症状,但如果喝凉茶,喝的时候好一点,不喝的时候又不行,反复发作,这一定是虚。
虚有两种,一种是阴虚火旺,一种是阳虚阳浮,过于阴虚火旺,我们只前讲过,所以这里重心讲阳虚阳浮。
二、阳虚阳浮与否极泰来我们用卦来表达,不懂卦,但至少懂两个概念:乾坤。
我们先讲一个八卦跟六十四卦怎么区别?八卦是三个爻的,一横断开来的叫阴爻,一横不断叫阳爻。八卦是由阳爻跟阴爻以三重叠的形式出现叫八卦,但是以六重叠的形式是六十四卦,那六十四卦本身是八卦与八卦的排列组合。
上左图的上面三个阴爻是坤卦,下面三个阳爻叫乾卦——上坤下乾
上右图的上面三个阳爻是乾卦,下面三个阴爻叫坤卦——上乾下坤
你看这两个卦,哪个更好?
一般人会觉得应该是第二个好,乾为天,坤为地,天在上,地在下,好像很正常,但是在《周易》里面它给转了意思,乾为天,天属阳,坤为地,地属阴,阳是主升,阴是主降的。
阳在上而升,阴在下而降,这变成了阴阳分离,阴阳一分离没有相互起作用,因为两者离开了,没有相互起作用,那就不构成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等等关系,你是你,他是他,两者之间没有互动,不会产生任何关系、任何变化。
上面是阳,下面是阴,叫否卦;但上阴下阳则是泰卦,否极泰来。
为什么否极泰来?当阳在下,阳自下而升;阴在上,阴自上而降,阴阳就发生了关联,一有关联就互动起变化,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全部都出来了,这种叫作阴阳交感。
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因为否极泰来的理念在古代经常是用来治国的,国泰民安!如果代表君主的乾高高在上,那下面的坤就代表老百姓,老百姓在下,从卦象看就是君主居上不能下来了解民意,民意在下也不能上达天听,上下沟通不好,这个国家就治理不行。
但假如反过来,乾下坤上的泰就代表君主能下来了解民情,民情民意能上达天听,上下沟通,体现出以民为贵,以民为本就国泰民安。
把这个意念一转到中医就是阳气在下部,阴在上部是最好的状态,因为阴是液体,液体是从上而下灌溉全身最合理,阳气是火,火自下而上温全身最合理。但你颠倒过来了,阳在上,阴在下,那就是刚才讲的上热下寒。
三、上热下寒的表现最常见的是: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的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等、失眠这一系列上热证候。
但是有这些症状不能说就是上热下寒,必须有下寒的表现,比如比常人怕冷,又比如饮食耐温不耐寒,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不行。甚至热饮不行,凉饮不行,其实也很可疑的,因为一吃热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伤下阳。
再有一个指标:夜尿多,夜尿多是肾阳虚的表现,气化功能不行;
女的再来一个指标: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觉,要用热水袋、暖宝宝。再来关节容易有冷的感觉,尤其是膝关节,再来女同胞在冬天睡觉的时候脚还是冷的。
上面睡不着,下面冷的,就是上热下寒。如果你有了这类证候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上热下寒,但假如我们还觉得肯定的还不够彻底,那简单,看他既往的治疗经过,假如用过清热药无效,用过滋阴药无效,而且发作频率越来越频,基本上九成九就是阳虚阳浮了。
阳虚阳浮还分程度,像上面的否卦,我们觉得不是那么理想,但如果按以往往教科书的阴阳平衡来理解,就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因为阴阳平衡在教科书里面给人的感觉,就是阴阳的量大致一样。
但你有没有发现就量而言,否卦跟泰卦一样的,都是三阴三阳,就量而言他们都是平衡的,但是位置却不一样,由于位置的不同,就带来了功用上的一个合理一个不合理的问题。所以应该说阴阳平衡除了量的问题,还有一个位置问题相应考量。
四、没有虚不受补的人
这两副卦,越往后阴越多阳越少,也就说阳虚阳浮有程度之差,像张仲景《伤寒论》里面的通脉四逆汤那一类方是治疗程度重的,但是我们现在大部分见到的阳虚阳浮是程度比较轻的,就以刚才讲的上部热象为主,加有下寒。
该怎么治疗呢?他的本质不是阳虚吗,那就补阳,但是补阳有一个问题,你下部的阳固然补了,上部的阳同样补了,所以上热很容易立马就显出来,所以很多人说医生我不行,我虚不受补,吃了药容易上火。
实际上,没有虚不受补的人,只有不会补的人。
哪有什么虚不受补,如果一吃这种温的东西就上火,要不就是你补错了,比如阴虚你当作阳虚来补,那肯定不行;要不就是阳虚阳浮你就直接单纯地补阳了,那也不行。
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什么意思呢,就是五谷是养人的,现在很多人吃饭,不吃主食,只吃菜,认为这是在减肥,实际上这是最错误的认识。因为五谷养五脏。这五谷是那五谷呢,说法不一,但下面这种说法比较流行:中麦(小麦)、黍(音shǔ,即大黄米)、玉米、水稻、大豆,它们对应的分别是:心、肝、脾、肺、肾。
为什么这里我特别强调排毒呢。古代人们吃的食物,大多是原生态的,地里长什么,我们吃什么。现代呢,人口不断地增加,为了让人吃饱肚子,就要增加粮食产量,于是开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因此,现在的食物里,营养成分在减少,而各种农药、化肥的残留在增加,各种有害的物质成分在增加。这些垃圾堆积在我们的体内各个器官,造成我们经络不通,气血不畅,最终使得我们脏器功能的衰弱,尤其是脾胃功能最先受到影响。
当经过排毒以后,人们的邪的东西被代谢出体外,人的脾胃功能就得到了恢复,饥饿感增加,此进再进补,就顺里成章不会上火了。因此,凡是那此虚不受不补的人,绝对不是靠吃几付中药就能解决问题的。
调理脾胃,最好的方法就是内功疗法调理+热磁经络疗法疏通经络。使我们的经络畅通,气血充盈,此时进补,身体才会受用。脾胃不虚了,人才会受补。
■如何气补
我们都听说过药补不如食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食补不如气补,只是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气补,这里说的气就是阳气,内功疗法就是气补的方法。可以直接给患者补充阳气、调整人体气机,调理脏腑机能。
要诀是:你补阳的同时,要把阳气拉下来,中医叫作潜阳。
你上部多,下部不够,干嘛要浪费能源?用清热是浪费能源的,因为你把它清掉了。但是你是上面多,下面不够,把它拉回来就对了,广东话叫拉上补下,这样既补了阳,也不容易上火。
把阳气拉回来的最简单的方法,除了艾灸涌泉,还有一个泡脚,还有一个把肉桂粉调成糊状贴到脚板底,肉桂粉调成糊状用醋或者是蜂蜜,你贴到脚板底,失眠的人大概就能好转,有的当天就见效了。
还有一个关键,人哪里动,阳气往那里去。
我们现代人主要是动脑,你一动脑阳气直奔上部,你不阳虚阳浮才怪,你应该动脚,怎么动脚,走路,重新学走路。
其实最好是走到脚板底发热,像运动一样走得相对快一点,微出汗,脚板底发热,走个30~40分钟,这样阳气就回到脚上了。
另外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站着。
另外更好的就是站桩,一站桩五六分钟阳气就下去了,站桩本来就有一个下沉感。有人说很忙,但你不是每天对着电脑吗?你不能把凳子挪开5分钟?看电视的时候不能站一站吗?不用你很多时间。
站桩、走路、艾灸涌泉、肉桂粉贴涌泉,这样做大部分火就能归元,你甚至可以不吃药,如果阳虚阳浮较重的,用药补阳时就还得注意加潜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