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肠炎()为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肠管急性炎症病变,由于血便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故称为急性出血性肠炎。
病因尚未确定,部分病人发病前,可有不洁饮食史或上呼吸道感染史,曾认为本病与细菌感染或过敏有关。近年来认为本病的发生与C型魏氏杆菌产生的B毒素有关,肠道内缺乏足够破坏B毒素的胰蛋白酶亦促使本病发生。长期进食低蛋白饮食可使肠道内胰蛋白酶处于低水平。
病变主要在空肠或回肠,常呈节段性,严重时可融合成片。肠管扩张,肠腔内充满暗红色血性液体和坏死物质,肠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广泛出血、坏死和溃疡形成,甚至穿孔。腹腔内可有混浊或血性渗液。
临床表现】急性腹痛、腹胀、呕吐、腹泻、便血及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随之有腹泻,多为血水样便或果酱样腥臭便。有发热、恶心、呕吐少数病人腹痛不明显而以血便为主要症状。当肠坏死或穿孔时,可有明显的腹膜炎征象,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
诊断上需与肠套叠、克罗恩病、中毒性菌痢或急性肠梗阻等相鉴别。
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①禁食,胃肠减压;②维持内环境平衡,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紊乱,必要时可少量多次输血;③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甲硝唑以控制肠道细菌特别是厌氧菌的生长;4)防治脓毒血症和中毒性休克:⑤应用静脉营养,既可提供营养又可使肠道休息。
手术适应证:①有明显腹膜炎表现,或腹腔穿刺有脓性或血性渗液,怀疑有肠坏死或穿孔;②)不能控制的肠道大出血;③有肠梗阻表现经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
对肠管坏死、穿孔或伴大量出血且病变局限者可行肠管部分切除吻合。如病变广泛或病人全身情况严重,可将穿孔、坏死肠段切除,远近两端外置造口,以后再行二期吻合。急性出血性肠炎严重时可累及大部分肠管,手术时必须仔细判断肠管生机,不可因炎症水肿、片状或点状出血而贸然行广泛肠切除,导致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手术后仍应给予积极的药物及支持疗法。
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