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是发泄or忍耐★
临床经常有患者问:“大夫,您常说生气不好,那我心里不高兴了,是发泄出去,还是忍耐在心里?”
中医师观点
产生不良情绪时,发泄脾气伤人伤己,还会损害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不如选择忍耐。能克制、忍耐自我的情绪,则人和、物和,风平浪静,不但能提高自我的控制力,还可减少我们的损失。但忍耐时自己还会难受,也会生病,不如选择化解。能化解才是最高境界,能够释然于是非得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不但自己不生病,而且还可提升自我的品性和修为,海阔天空,实为上上选择。
一、发脾气伤人伤己
过度发泄情绪伤他人同时必伤己身。
发脾气时,常常会伴随过于激烈的言语和夸张的动作,我们人体就会调动过多的能量来维持这种状态。血压、心率常常迅速升高,血管充血、肌肉紧张,神经兴奋、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的各个器官处于亢奋、高压状态,很容易导致参与活动的器官用力过度,发生自身损伤,最终产生疾病。
临床中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暴怒后心跳加速,心率次/分钟以上(正常心率60~80次/分钟),血向上涌,导致面红目赤,血压快速升高,/mmHg甚至更高(正常血压80/mmHg),四肢肌肉颤抖,强烈的气血冲击脑部神经和血管,使其不堪负荷,导致晕厥甚至出血。也有患者因极度愤恨,义愤填膺,血管痉挛、血栓脱落,导致心肌缺血,产生心闷、心痛甚至心绞痛、心肌梗塞的。
《黄帝内经本神》: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月囷)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可见,过度的情绪可使我们的身体消瘦、四肢乏力、面色憔悴、皮毛干枯、健忘、腰痛不可俯仰、下肢酸软无力等诸多症状,甚至最终导致死亡。
谚语云:打人没好手,骂人没好口。中医临床考察,的确,口腔溃疡的患者,说话过于亢奋、夸张;类风湿患者,四肢关节疼痛,脾气多刚爆。这都是过度情绪导致自身健康受损。
二、管理情绪第一步:能忍耐
要健康首先要能忍耐得住情绪。
过度的情绪导致自身疾病:好多患者说,“大夫,我就是爱生气,管不住自己,怎么办啊?”我一听就笑了,答说:“您换个爱好,好不好?爱生气就要生病,您管不住自己,就会被药物管住,自己管不住自己,健康就交给医生管理了,那多痛苦啊!如同罪犯,管不住自己的行为,犯法了,就会被警察管起来,就失去自由了。”因此,我们能忍耐是管理自我情绪的第一步。
治气养生:《黄帝内经举痛论篇》:“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可见,管理自身气机的升降开合,管理自己的情绪,是修身的重要内容。
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们应该感谢所面临的多种困难,正是这些困难提供我们锻炼控制情绪的机会,能自我管理情绪,才是真正的修心养性,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提高治气养生的能力,提升自我。
三、管理情绪第二步:能涵养
要健康其次要涵养情绪。
①情绪是体内精气的流动。精气流动在不同的脏腑,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黄帝内经宣明五气篇》:“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②情绪中正平和才能保持脏腑安定。《黄帝内经调经论篇》:“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黄帝内经本藏》:“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③过度的情绪表达是五脏失和的标志。《黄帝内经本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④修身涵养在于保持情绪中正平和。《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可见,要情绪稳定,保持中和之气,避免“四不正”状态,是脏腑安定的基础。
四、管理情绪需要意志和时间
身体健康最终落实在情绪管理。
疾病是一种病态情绪习惯:临床中,某个特殊体质的患者,常常容易患某固定的病种。中医发现其实是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产生不同的情绪习惯,导致不同模式的气机紊乱。在《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有详细论述。因为情绪的惯性,我们俗称气走熟路,因此患者同样也易患固定的疾病。我们要打破这种旧的、病态的习惯势力,建立一种健康有序的健康模式,就需要用我们的意志力来管理情绪,用时间矫正不良的情绪习惯,最终达到健康状态。
管理情绪可以促进健康。
《黄帝内经本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但是能驾驭情绪,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因为情绪常常是秉性中带来的,有惯性。能合理的管理好情绪,需要像我们锻炼某种运动技能一样(如体操、乒乓球、篮球等),充分认识自身情绪的特征,在事上反复的锻炼情绪,以古圣先贤为榜样,才可对情绪驾驭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总之,当我们产生情绪后,要明了发泄情绪伤人伤己,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我。首先是忍得住情绪,再次是认得清,涵得住、管得好情绪,最终克己复礼,恢复本性,使自我身体健康,人格升华。《论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医生建议
①认识情绪、管理情绪,是防病、养病的重要内容。
②良师益友是化解不良情绪的良药。
③开卷有益,以古圣先贤为师,与其著作为友,可以从中获取榜样的力量和解决问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