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虽然申城秋意正浓,但是为冬季养生需早做准备。这段时期养生上要着眼于“藏”,注意防“寒”,饮食宜温补。
防范血压升高
立冬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往往会加重,预防尤其重要,患者应及时增添衣物,保持良好的情绪,建议在入冬前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用药进行必要的调整。
大便费力往往是心血管事件的诱因,应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这个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高发时节,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加之立冬后易有霜雾,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浓雾,常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该类患者应避免寒冷的刺激,到公共场所戴口罩以防交叉感染。平时可按揉肺俞、脾俞、膻中、天突等穴位,补肺健脾益气。
早睡晚起保证睡眠
立冬养生强调“无扰乎阳,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冬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早睡晚起,则翌日精力充沛。清晨寒冷刺激会引起血压明显升高,易诱发心梗、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因此提醒老年人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晨练,上班族可尽量早睡、不熬夜。
立冬后气温下降明显,易感受风、寒之邪,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同时做好足部保暖,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冬天人会显得懒惰,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最好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营养宜充沛性味不宜燥热
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使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后饮食应以增加热量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立冬进补不宜过于燥热,应选清补甘温之味和甘润生津之品,如乌骨鸡、鸭、核桃、银耳、蜂蜜、藕等。
还有一些人一到冬天就容易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这是因为冬天是蔬菜生产的淡季,因摄入不足人体会出现维生素不足。所以在冬季,应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富含维生素。
大白菜在冬季吃最好,不仅是时令菜,而且大白菜是温性的,不寒不热,还可以补充冬季维生素不足,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豆芽、绿豆芽、油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筹谋膏方进补的时候到了
人常言:“冬令进补用膏方。”膏方是中医剂型中的一种,主要起进补、调理的作用。很多人以为膏方是补品,随便吃吃也不会有危害,其实不然。一剂好的膏方含有30多味中药,这些中药的配伍针对不同的症状、病机对人体进行调理。开膏方比开中药方更严格,因为一剂中药一般吃三五服就要调整药物,但一剂膏方至少要吃45天,一旦辨证不准确,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出现副作用,医院经医生辨证后开具。另外,有些慢性病患者在服用大量西药的同时若服膏方,需要详细咨询医生,需在进补膏方的种类与服用时间上配伍得当。在慢性病中,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都适合用膏方调养,糖尿病患者亦可选用调养膏方,该类膏方滋而不腻、补而不滞,具有调治和补养相结合的独特优势,能有效预防、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推荐食谱
粳米甘蔗粥
原料:鲜甘蔗克,粳米克。
制作:将粳米洗净,鲜甘蔗榨汁约毫升,二者一起倒入压力锅中,加水毫升,煮20分钟即可进食。可做早餐或睡前食用。
功效: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渴通便。
羊肉暖胃汤
原料:鲜羊肉克,生姜3片,花椒3克,香砂仁9克,食盐、味精少许。
制作:羊肉切粗块,过沸水与生姜片、花椒、香砂仁放入锅中,加水0毫升,小火炖3小时后加入食盐调味后即可食用。可佐餐食用,喝汤吃羊肉,每次适量。
功效:温中暖胃、散寒止痛。
方泓(主任医师)张云霞(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