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不止上火那么简单!对证调治才有效01口腔溃疡,可不止上火这么简单口腔溃疡,很常见的小疾病,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能躲过它的劫,嘴巴一长溃疡,一点辣都不敢沾,咽口水都疼。
在大多数人看来,口腔溃疡就是“上火”了,于是患了口腔溃疡后,便使尽浑身解数去“下火”,各种寒凉的药都用上了,那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呢?实际上,在中医看来,口腔溃疡可不止上火这么简单!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小小的口腔溃疡也要分寒热,分部位,如果不对证就用药,不仅没效果,对于脾胃也会是不小的损伤。02口腔溃疡分寒热◎图片由摄图网授权那么,如何判断寒热呢?如果你的口腔溃疡疮面很红,疼痛感明显,则为热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了。而中医里的热又分虚实,阳盛则热为实热,阴虚则热为虚热。如果疮是淡红色,溃疡面为苍白色,则为寒证。具体可以对照下面这张图来看,思路也许会更清晰。看寒热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看部位。口腔溃疡长在口腔的不同部位,说明邪气也在不同的脏腑,用药当然也不同。03口腔溃疡分部位◎图片由摄图网授权舌头上的溃疡“心开窍于舌”,如果溃疡长在舌头上,就从“心上”治。如果是热证:实热:心火亢盛、心烦不安。泻心火,可以选择中成药「*连上清丸」,*连清心经之火。或者取*连2克、淡竹叶8片泡水喝。淡竹叶清心除烦利尿,能引心火从尿排出。虚热:心阴亏虚,虚则补之,要补水。取麦冬、天冬、元参各3克代茶饮,喝上一周。给心补足了阴液,虚火就会慢慢降下来,口腔溃疡也会慢慢缓解。心为阳中之阳,如果为寒证,一般为心阳亏虚,就需要用到温阳的药物,建议找专业的医生开。口唇部的溃疡脾主肌肉,“脾开窍于唇”,如果口腔溃疡长在口唇部、颌部、颊部,就从脾上治;如果长在牙龈部,则从胃上治。这里,脾和胃的问题可以放到一块治。如果是热证:实热:脾经有热或胃火亢盛,取*连1.5g、生石膏15g、麦冬和元参各6g,先把生石膏放到砂锅里小火熬30分钟,再加入其余药材再熬10分钟,取汁代茶饮即可。虚热:如果是胃阴亏虚,取麦冬、天冬、元参、石斛、知母各6g,煎煮15分钟左右,分成2次喝完,针对胃阴亏虚的口腔溃疡效果好。如果是脾胃虚寒导致的口腔溃疡,可以选择中成药「附子理中丸」。要是觉得复杂,就记住一点:苍白色、久不收口、容易复发的口腔溃疡,为阴疮,大多是寒证;而偶然性的口腔溃疡,多为实热证,对证调理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