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
传统节气
降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霜降”期间,一般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退出,天气相对更为简单。在立冬前后,往往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跨入了冬季。
气象变化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霜降习俗
饮酒赏菊
霜降时节在农历的九月,而农历九月又俗称菊月,所以,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
俗话说“霜打菊花开”,霜降节气正是菊花傲寒怒放、赏菊的好时节,所以就有了霜降“饮酒赏菊”的习俗。每年此时,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吃鸭子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
“霜降三防”
一防秋燥
入秋后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秋季的气候也容易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出现秋燥。
二防腹泻
夏季高温通常食欲较低,入秋以后,温度降低,食欲会慢慢变好,会越来越想吃各种的美食,因此大量饮食可能就会给我们的脾胃增加负担。
三防温差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因此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农谚
霜降萝卜
立冬白菜
小雪蔬菜都要回来霜降摘柿子
立冬打软枣霜降不摘柿
硬柿变软柿霜降配羊清明羔
天气暖和有青草霜降来临温度降
罗非鱼种要捕光
温泉温室来越冬
明年鱼种有保障种完麦
忙完秋
快采藕种完麦
忙完秋
割苇蒲
采鸡头(米)
图片文字
网络
责编
刘晓梅张园艺
*德秋杨烙平
编审
谢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