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读半夏泻心汤及临床运用 [复制链接]

1#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http://m.39.net/pf/a_9229766.html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部析半夏泻心汤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半夏泻心汤。

1

半夏洗,半升(12g)*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干姜三两(9g)1草三两(9g)连-两(3g);大枣擘,十二枚。

2

补中泄热,除湿消痞。

3

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

中虚湿热痞证:心下痞满或疼痛,以胀满为主,呕吐.肠鸣,下利,肢体困重,舌淡,苔薄*,脉弱或数。

5

中虚湿热痞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湿热侵袭脾胃:脾胃虚弱气机磨滞不畅。所以治疗中虚湿热痞证.其用方配伍原则与方法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清热燥湿药湿热浸淫脾胃.牌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之气与湿热相互搏结而阻滞于心下,则心下痞满或疼痛,其治当清热燥湿,以使湿热之邪不得困阻于脾胃。如方中*连、*芩。

2.合理配伍苦温燥湿药湿热之邪,其当清热燥湿,可因苦寒药虽能清热,但用之稍有不当,则会引起寒凝气机,寒凝则又不利于湿热之邪退散。因此,在治疗湿热之邪时,除了针对证机而用药外还要合理配伍苦温燥湿药,,以监制苦寒而不寒凝,若能合理配伍苦苦温药,则可使湿得温而燥化,以增强清热燥湿作用。如方中半夏、干姜。

3.妥善配伍补气药湿热之邪之所以侵袭脾胃,是因为素体脾胃之气虚弱,则症见少气乏力,肢体困倦,其治当补益脾胃,以使脾胃之气得复,并能驱邪于外。如方中人参、大枣、甘草。

4.随证加减用药若胃热明显者,加栀子、蒲公英,以清热泻火;若食少者,加神曲、香附,以行气消食;若湿邪阻滞者,加苍术、川芎,以燥湿行气;若脘腹疼痛者。加玄胡索、川楝子,以行气活血止痛,等等。

6

1.药用个性*连、*芩清热燥湿。半夏、干姜辛使湿热之邪溃散,温以通达,有利于气机畅通。人参、大枣补中益气,固本以祛邪,以恢复脾胃升降气机。甘草补益中气,并能调和诸药。

2.药用共性根据半夏泻心汤方中药用主治的个性、共性及特殊性,再根据方中用药相互作用的协调统一性与个体差异性,从而决定认识、研究与应用半夏泻心汤治法不仅可主治中虚湿热证,还可主治下列所举病种而具有半夏泻心汤主治病理特点者,以法用之,则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本方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红斑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炎、贲门痉挛、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炎、病*性心肌炎;以及妇科不孕等病症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

7

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著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2.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第十七10)

任某,女,52岁,遵义市人。经遵义医学院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兼十二指肠霜斑样溃疡,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胃脘胀满疼痛,不能吃硬物,以流食为主,困倦乏力,面色不荣,形体消瘦,血压偏高,头部胀痛,舌红,苔*腻,脉细弱。以此辨为脾胃湿热夹虚证,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连15g,*芩15g,生半夏12g,红参10g,干姜10g,大枣12枚,炙甘草10g,藜芦2g,木香24g,五灵脂10g,桂枝10g,白芍30g,龙骨24g,牡蛎24g。7剂,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胃脘胀满疼痛,吃东西略有好转,自体感觉有劲,7剂。三诊:诸证明显好转,又以前方治疗半年。年7月15日开始服药,12月3医院检查没有任何钙化点,诸证消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点拨:根据胃脘胀满疼痛,不能吃硬物,以流食为主,困倦乏力,面色不荣,形体消瘦,舌红,苔*腻辨为湿热夹虚,以此选用半夏泻心汤补虚泄热,消痞散结,加桂枝汤和调阴阳,木香行气止痛,五灵脂活血化瘀,藜芦化痰熄风。方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勤求仲景.博识经方遵义经方研究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