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癌早期筛查的关键幽门螺旋杆菌 [复制链接]

1#

根据今年国际胃癌大会的报告,我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68万例,占全球发病总数的一半左右。

其中,最小的发病人群已低至25岁,40岁之后的胃癌发病率将增加一倍,其中男性发病率增长尤为显着。

胃癌的第一致病因素:幽门螺旋杆菌

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澳大利亚著名学府西澳大学(theUniversityofWesternAustralia)临床微生物学教授,因揭示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HP),是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胃病的最主要原因,并因此获得了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如今,幽门螺旋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不仅致癌,几乎%的慢性胃炎、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也是由这种病菌引起的。

胃癌在中日韩朝等远东国家和哥伦比亚,智利等南美国家都是一种危及大部分人群的高发癌症,同样,这些地区的幽门螺旋杆菌流行率也相对更高。对全球范围内17个人群的研究表明,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流行率每升高10%将使该地区人群胃癌的发病风险将在原有基础上最高上升至25%,并引起高达18%的致死率。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水源、食物传染,中国人吃饭不分餐,互相夹菜,通常家里有一个人感染,几乎全家都会被传染。这也是为什么有家族胃病史的人,要格外注意幽门螺旋杆菌。

我国缺乏早期筛查,胃癌发现多晚期

伴随着胃癌发病率的增长,我国胃癌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如果在胃癌发病前就筛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目前中国住院病例里,九成以上都是胃癌晚期才就医,五年生存率连20%都不到。

所以,早期筛查HP非常重要:由于筛查不及时,一发现就是晚期,我国的胃癌五年生存率不到普及早筛国家的1/3。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中,80%以上没有任何症状,幽门螺旋杆最长可在胃中潜伏数十年。很多人有家族胃病史,甚至已经有了胃部不适的症状,仍然没有及时筛查。

其实,提前做一次幽门螺旋杆菌筛查,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胃癌风险,也避免了将高危型病菌的再次传染。

而如果发展到胃癌甚至晚期再治疗,不仅要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可能还会将高危型病菌传染给家人。

如何做好早期筛查与治疗

有以下情况的1种,尽早做预防性筛查:

1.年龄在30岁以上,从未做过早期筛查

2.有经常胃痛、胃胀、反酸恶心、打嗝、呕吐反胃、黑色粪便等症状

3.家族有胃病或胃癌史

4.本人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史

而比较常见的筛查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分为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

侵入性检查依赖胃镜,常见有: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等。患者接受胃镜检查时可用此类方法,但常规检查HP用胃镜方法侵入性强,并不是特别合适的方法。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呼气试验是常见的筛查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无痛、无创、快速简便,是比较推荐的筛查方法之一。

血清抗体检测:通过采血分析,检测的抗体是IGg,反应一段时间内Hp感染的情况。血清HP抗体阳性表明患者现在感染有HP或曾经感染过HP。也是比较推荐的筛查手段之一。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该怎么办?如何治疗?

目前,根除Hp的治疗手段通用的有标准三联、四联等方法,在我们国家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当中有指出推荐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p)适应证和推荐强度(下表所示)

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基数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59%),这也是我国胃癌发病人数以及死亡人数如此之高的可能原因。

而此前的研究表明,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可以减少65%的胃癌风险。

对抗幽门螺旋杆菌的关键营养素

最新的研究表明,口服足够剂量的肠溶大蒜素,可以有效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参考《大蒜素减低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抑制的研究》、《大蒜素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等

因此,提前筛查幽门螺旋杆菌,若感染,则应该尽早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才是预防胃癌的关键所在。

关于胃癌预防,你有Get到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