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能消化食物,能消化胃吗?”
“胃溃疡反复好几年,到底是咋肥事?”
......
在讲述胃溃疡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下胃的消化原理。
胃在身体的左边,肋骨边缘下,一个手掌大小的地方。
它长得像个胖豌豆荚状的口袋,上下俩开口。切开豌豆荚,也就是胃壁,从里到外分了四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胃有两个主要功能:暂存食物和消化。暂存食物好理解,接下来重点说消化:
举个例子,香喷喷的大猪蹄子溜进胃里,胃一边分泌胃液一边蠕动,肉就像进了一个搅拌机。
在胃液的作用下,肉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肉糜样,再被送去小肠,进入消化的新阶段。
一般来说,
胃要完成以上工作大概需要4小时。
为啥肉和胃液搅和就成肉糜了呢?
这就要提到胃液,又称消化液,主要成分为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是一种强酸,pH值为0.9~1.5,能使蛋白质变性,让蛋白质更容易被消化;
胃蛋白酶顾名思义就是胃里专门负责拆解蛋白质的酶。
我们吃进去的肉,先被胃酸整变性,再被胃蛋白酶拆解,就变成肉糜。
看到这里,
有的患者就会提出疑惑,
肉和胃都是蛋白质,
胃液为啥能消化肉却不会消化胃呢?
其实个中的奥秘,全靠黏液细胞。
黏液细胞位于胃黏膜的表面,帮胃一连设立了三道屏障,来抵挡胃液的侵蚀。
第一道屏障
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黏液细胞分泌大量黏液,在胃黏膜表面形成凝胶状保护层,我们称之为黏液层。黏液层非常黏稠,能有效阻断胃液与胃壁的接触。
黏液层含有碳酸氢盐,呈弱碱性,就算有胃液想强行突破,也会被中和,使胃液的侵蚀性降低,保障胃壁的安全。
第二道屏障
胃黏膜屏障
如果有少量的胃液突破黏液层屏障该怎么办?黏液细胞一个挨着一个,紧紧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一道肉身屏障。
第三道屏障
快速修复机制
在胃液侵蚀下,部分黏液细胞就这样死去了。危急时刻,黏液细胞使出必杀技--快速修复机制,使机体能新生出大量黏液细胞,只需2到3天,就能给所有黏液细胞来一次翻新。黏液细胞发动人海战术,组建起第三道屏障。
在了解完以上的知识后,
我们现在就能解释胃溃疡的由来
胃液能消化食物,也能消化胃。
胃健康的情况下,双方会达到平衡态,同时胃自身也是安全的。
当胃功能出现异常,平衡被打破,胃液就会突破三道屏障,把胃壁当成食物来消化,这便是胃溃疡的发病机制。
而胃溃疡癌变是因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经物理和化学性刺激而使癌细胞生长,因此出现症状后若不及时治疗,那转变为癌症的几率就会增大很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胃溃疡是一种离癌症最近的疾病了。
一般及时治疗胃溃疡,转变成癌的几率不高,不过我们也要了解相关知识,莫因自己的主观意识而造成严重后果。
1、年龄45岁以上,既往有溃疡病史,近期症状反复,如打嗝、嗳气、腹痛且伴有消瘦者;
2、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失去了原来的节律性,且经常在进食后加重;
3、全身状况变差,消瘦明显,体重进行性下降;
4、出现原因不明的低热;
5、反复大便潜血阳性;
6、经内科规范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
7、如果在服用抗溃疡药物后,发现症状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有所缓解,甚至没有任何药效时,可能已经发生了恶变;
8、一般来说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不会形成包块,如果发生了恶变,溃疡就会变大变硬,在晚期可以在左上腹摸到包块,医生建议,这类患者一定要注意癌变现象。
此病一般有一定的潜伏期,其实胃溃疡最忌讳的就是治疗不及时或反复发作,患者只要及时用药治疗很快就可以恢复。
在恢复的同时做好预防措施,注意休息,不过度劳累,不熬夜,新鲜的蔬菜水果可多吃一些,保持身体水分的摄入量,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建议患者做一次胃镜检查以确诊是否有癌变征兆,若自己出现了上述中的一些情况,担心有癌变的可能,医生会根据胃镜检查后的结果来判断是否有癌变的情况,是否有做胃组织活检的需要。
总之,因胃溃疡比较常见,也没有特殊症状常被人忽视,但不能不拖延不治,不管是什么疾病都应该及时治疗,久拖总是会有不良情况出现的,也不会因时间的长短而自愈。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只作为分享阅读,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