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是每个人的重要的一部分,排便可以将消化道吸收营养后,剩余对身体无益的*素排出体外,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的好处。其中,排便频率应该引起重视。有的人群每天都要排便一次,而有的人三天才排便一次,那么两种人群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粪便中含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水分,其余由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以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组成,并由由消化道通过大肠、肛门等部位,以固体、半流体或流体形式排出体外。
排便时由直肠内粪便充盈,向腰骶部脊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大脑皮层发出冲动传导,使大脑产生便意。若是周围环境适合排便,大脑则会使排便中枢兴奋增强,使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产生排便反射,促进粪便排出体外。
正常人每天排便一到两次都属于正常的情况,每天排便一次表示人体的肠道蠕动规律,能够及时的消化吸收食物并排出体外,属于正常排便频率。而三天大便一次是不正常的现象,属于便秘的情况。每天1次大便的人群,身体素质比较好,自身抵抗力比较强,患的消化道系统癌症的可能性比较小;而3天大便1次的人群,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的症状,且肠道会频繁吸收大便内的*素,使机体获得肠道癌症的可能性增加。
就每天1次大便,和3天大便1次,哪一种对身体有影响这个问题,后者对身体产生的影响较大。长期3天大便1次,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导致体内*素残留过多,使机体将有害物质吸收入血,引起导致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形成严重影响美观的痤疮;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甲烷、酚、氨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长时间留置在肠道内,会扩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使机体出现反应迟钝、失眠、脾气暴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情况;且若是人体有了便意后没有及时的排出体外,会导致大便被肠道重新吸收水分,将又大又软充满水分的新鲜大便变成又干又硬的大便,难以排出,并且挡住后面新鲜粪便的排出,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通过大便形状、颜色和便中物质来判断机体的健康情况。香状蕉,*色的大便,表示是胃肠道健康;块状的大便表示大便中水分含量很少,体检人体存在肠道炎症;泥状大便说明大便中水分含量较多,如肠蠕动存在一定的异常;水状大便表示大便中水分含量极多,表示肠道运动几乎停滞,机体可能存在肠道的恶性疾病;黑色或褐色的焦油状大便,提示患者存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粘血便提示患者存在肠套叠、肠扭转、肠梗塞等疾病;若是排出的粘血便中混有油脓,且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
排便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平时做些什么可以促进正常排便呢?
首先,我们需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维生素、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加粪便的含水量。
其次,适当地增加体育运动,按摩腹部,促进胃肠的蠕动。
最后,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有了便意后需要及时的排出,每日定时到厕所,培养机体排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