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坑病例一:患者王某,男性,54岁。平素身体健康,喜欢锻炼身体,也非常注意饮食。1日前突然感到全身无力,眼前发黑,急来院就诊,发现“重度贫血”,“大便潜血阳性”。以“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住入院。入院后给予胃镜检查,发现胃窦不规则巨大溃疡,活检病理证实为“胃癌”。追问患者既往有无消化道症状,患者诉常有上腹部不适发生,但是程度不重,未予重视,也未进行任何诊治。既往无“胃痛”,怎么就成了“胃癌”呢?家人和患者都不愿意相信这确诊的疾病。
病例二:患者赵某,女性,71岁。主因上腹部不适、打嗝、嗳气1年来诊。查体,心肺腹部无异常。胃镜检查为:胃窦巨大溃疡,胃潴留,幽门不全梗阻。病理活检为:胃窦低分化腺癌。胸片提示:肺部多发转移。腹部彩超提示:肝脏多发转移,少量腹水形成。患者及家属找到医生问道:患者从来没有胃痛,怎么会是胃癌?是不是诊断有误?
胃癌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大概有60%的患者会有上腹部疼痛,多为隐痛不适,没有规律。另外还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嗳气等症状。很多患者在早期多无临床症状,直到晚期才会出现症状,甚至没有胃痛症状,而以其他症状就诊时发现。如病例一中的王先生,以急性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才得以确诊。而病例二中的赵女士则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持续一年以上才来院检查得到诊断。
通常情况下,胃十二指肠疾病,一部分患者会在早期出现症状,但是并不是说所有胃病就一定有胃痛症状。由于脏层腹膜受自主神经支配,定位较差,因此部分有自觉症状的患者不一定有胃病,而没有明显胃痛的人也不能排除胃癌的可能,尤其是老年人,内脏敏感性较差,很多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常无明显症状,有的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往往不被患者重视,这也是患者通常就诊较晚,延误诊断,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的主要原因。
我国胃癌患者占全世界总数的42%,但是早期胃癌的确诊率却很低,仅为6%左右,而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早期胃癌确诊率可以达到60%~70%。早期发现可以积极治疗,达到根治的目标。我国由于患者害怕胃镜检查,或以为是老胃病,偏听偏信一些偏方妙药,没有进行检查的情况下自己“调养”,使得早期胃癌难以发现,错失治疗良机。
胃癌的发生、发展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可以潜伏10-20年之久,人到中年以后才是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的高峰阶段。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近年来胃癌的发生渐渐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
又由于对胃癌早期症状的认识欠全面,以为没有胃痛就不会有胃病,更不会有胃癌,以为胃癌就一定有胃痛,医院进行检查。
对于既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肥胖者、年龄45岁以上者、常食腌制食品或熏肉者、有烟酒嗜好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者、或有胃手术者、或有胃息肉者、或有胃癌家族史者,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医院进行胃镜检查。
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胃癌则不是“绝症”,而是“可治之疾”。
有多少癌,可以不来
“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李开复先生年9月5日的喟叹。一时举微博皆惊。近年来,名人罹癌早已不罕见,青壮年就为癌症所累者亦不在少数。就连一些生活方式似乎相当健康的人,也逃不过癌魔的侵袭。
寻找因果关系是人类的本能,《此生未完成》中,于娟忆起了十年前住处甲醛超标十倍的家具。而李开复则反思,“曾天真的和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邮件’……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
然而,癌症之复杂,不仅在于亚型繁多治疗困难,而且在于机制迄今没有完全搞清。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病因。而癌症从基因与环境算起,可以追溯太多可能性。比北京地铁图复杂百倍的癌症相关基因调控网络每天都在“添砖加瓦”,而学界还在争议染色体结构数量紊乱会不会才是真正的癌症肇因……
对普通人来说,想搞明这一团乱麻更近乎不可能——新闻里每天贴心提示各种“长期大量可致癌”的化学名,市售与“癌症”相关的书籍绝大部分属于“非科学体系”。而剩下的很小部分的科普书籍,却又由于出版周期漫长,部分知识已经过时,不再是医界最新的推荐——从前推荐胃溃疡患者休息喝牛奶,现在推荐先确定需不需要抗生素。从前推荐乳房自检,现在更推荐高危人群定期乳腺钼靶X光筛查……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头晕目眩,到底有没有方法评估自己的罹癌风险,远离癌症阴霾?
不如先从自问几道题目开始。
首先,你抽烟吗?抽烟的话不必往下再看,直接掐了烟吧。连续三十年每天一包烟的烟民,考虑做个肺部CT检查先。不管你抽的是“低焦油”还是“含草药”,吸入烟雾对全身器官的恶劣影响可是一点没减少,光增加几率的癌症就包括喉癌胃癌口腔癌、肺癌肾癌胰腺癌、宫颈癌胆囊癌结直肠癌……不胜枚举。尼古丁*瘾戒除确实不易,但戒烟永远值得你再多努力一回。
不抽烟的诸位,值得赞许,请继续保持,并请深呼吸,准备感受来自科研界的恶意——
先从环境风险说起。你常吸到二手烟吗?家里烧柴烧煤吗?家具甲醛超标吗?住处附近发生过核泄漏如福岛三里岛切尔诺贝利一带吗?所在地空气污染严重吗?开窗通风进来的pm2.5多吗?不开窗通风的话家里放射性氡气超标吗?从事的职业需要天天接近致癌物如造船业者接触石棉吗?
个人风险里又分先天基因和后天习惯两大块。回忆一下,你有许多患了特定癌症的亲戚吗?你长得特高吗?体型肥胖吗?内脏脂肪堆出了一个大肚腩吗?每周锻炼少于2.5小时吗?你爱嚼槟榔吗?热爱红肉讨厌蔬菜和水果吗?爱吃腌制、烧烤和加工食品吗?每天喝酒超过两杯吗?常常大中午无遮无挡不涂防晒就在日头下呆上很长时间吗?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吗?感染过乙肝病*吗?倘若你是女性,初潮来得早吗?生小孩生得晚吗?从未母乳喂养吗?年过三十却从未做过宫颈抹片检查吗?年过四十却没有定期做乳腺X光吗?更年期用过激素替代疗法吗?看完这一串问题你感觉压力大吗?目前研究倒是认为精神压力不会增加罹患癌症的几率,但是可能增加已有癌症的转移风险喔……
倘若以上全部问题你的答案都是否定,恭喜你的癌症风险已经大幅下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拥有癌症豁免权。李开复说,“病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事实也确实如此。说到底,无疾而终是个美好梦想,目前大部分人都无法实现。生命本就有两种演化策略,一是以长生为目标,一是以早生早超生为目标——人类选择的是后一条路。我们身体里平均大概有百万亿个细胞,个头愈高,细胞愈多,而这些细胞不出错的“保质期”显然达不到目前的平均寿命。于是假如一个人没有因为意外凶杀心脏病而提前下台一鞠躬,那么他有大概率一辈子患上至少一次癌症。正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网页所述,癌症的头号风险因素,是长寿。远离风险因素的同时,别忘了定期体检和筛查。
TIPS
戒烟限酒吃蔬果,定期筛查多运动。有些检查确实谈不上舒适比如胃镜肠镜,这种最好跟亲友约定好,互相逼着去检查。同理适用于牙科。
空气污染没有“安全阈值”,即使是轻微污染也会增加肺癌风险。家庭内的污染物控制要从材料源头抓起,放活性炭远不如开窗通风管用。
别想着靠特定食物或者营养补剂防癌治癌,即使某种食物里能提取出抗癌的有效成分,也不代表你天天吃它就能吃到足够剂量,再说单种食物吃多了反而造成营养不平衡。
去医院吹口气就能检查自己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这类中的致病菌会增加胃癌和淋巴瘤几率。做个乙肝两对半可以检测自己有没有乙肝抗体,没抗体的话打几针疫苗。女性可咨询下自己是否需要HPV疫苗。
精神压力确实会引起许多身心疾病比如胃病,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不过目前研究认为不会直接导致癌症。对癌症患者来说,乐观或悲观也不会直接改变预后。但压力常关联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食不均衡和缺少运动。压力越大,越要为自己的健康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