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治?
后台很多读者留言,要界小药来讲一讲幽门螺杆菌,说最近老火了,火到很多信息真假难辨,尤其是有人说中国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超过8亿了,不治疗幽门螺杆菌还可能胃癌,幽门螺杆菌被列为一类致癌物了.....吓得不轻。还有读者说他们全家都检查到幽门螺杆菌了,瑟瑟发抖中,如果再不写一篇严谨的、踏实的、通俗的、能解惑的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科普文,他就要飞过来亲我,因为医生说亲吻能传播幽门螺杆菌的,非得拉我下水.....一
幽门螺杆菌到底是啥?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历史我们就不扯了,大家随手就可以搜到,而且肯定可以搜到,有科学家为了证实这个细菌与胃炎之间的关系,竟然自己亲自吞了这个细菌(表示佩服地五体投地),后来得了胃炎,才肯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幽门螺杆菌,据说是唯一一种能在胃中存活的微生物了,因为胃酸特别厉害,能杀菌,而这个细菌能自我形成一个金刚罩(细菌周围是碱性),幸免于难。幽门螺杆菌呈螺旋状,而且经常引起胃幽门附近的炎症病变,所以就取名为“幽门螺杆菌”。二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年在上海制定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根据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说了很多问题,纳入了很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我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感染率在34.52%-80.55%,多数地区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平均感染率为58.07%[1]。后续又有很多研究,陆陆续续报道了国内感染率,数字有所出入,但大体上都是在50%左右。
图1:《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公示意见》()文献截图
换句话说,大约有一半的中国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比如现在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中,可能有一半人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感染?因为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传播很猛。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传播,感染者如果不去治疗很少会痊愈,那么他会一直是个传播器,家庭聚餐、共用碗筷、共用食物、咀嚼食物喂食、亲吻等都可能造成传染。当然,并非所有家庭成员都会被感染,是否感染也跟接触的亲密度和遗传背景有关。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目前国家已经大力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了,最好分餐制。但要从我们普通中国人的家庭餐桌上做到这点,还是有困难的。这样的后果是,家里一个人有感染到幽门螺杆菌,剩下的人都有风险。三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病么?
先别着急,慢慢往下看。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一旦查到胃里面有幽门螺杆菌,那就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了。因为这个细菌不会在胃里面什么都不做,它总得干点什么,干点坏事(对我们来说)。很多研究已经表明,所有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没错,是所有感染者,无一例外。但是这个慢性活动性胃炎一般是组织学上的,也就是你做胃镜来看,能看到或多或少有胃粘膜的改变,但是大多数感染者是没有症状的,也没有并发症的,仅仅是体检时候发现。只有15%-20%的感染者发生消化性溃疡(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5%-10%的感染者发生消化不良,1%的感染者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再说一遍哦,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就算是得了感染性疾病了。只不过这个感染性疾病多数没有症状,所以很多人不重视而已。既然是病,要不要治疗呢?四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癌症么?
可以明确的说,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将幽门螺杆菌定义为I类致癌物了。目前公认的绝大多数胃癌发生模式为:正常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发生胃癌,研究表明大概1%(也有研究认为<1%)的感染者会发生胃癌,个感染者中,最终有1人会发生胃癌。这个概率大不大?不是很大但也不算很小,值得注意的是,概率这东西不是均摊的,并不是说一百个人就一定是有1个人得胃癌,如果这个人当中都是有其他高危情况(比如有胃溃疡、有胃癌家族史、喝酒、年纪较大、精神压力高等),那么有50人发生胃癌都是可能的。而如果0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当中都没有上述高危因素,可能到头来一个胃癌都没有。对,就这么回事,概率仅仅是概率,具体到个人就不能讲概率了。五
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到底要不要治疗?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感染的人会长时间都是感染状态,一直都是传播器,并不会说自己就好了。时间长了,可能就会发生相关问题,比如出现胃溃疡,甚至发生胃癌了。而根治幽门螺杆菌能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也能降低胃癌发生率,还可以使80%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获得缓解。既然如此,那要不要治疗?要不要根治幽门螺杆菌?理论上来讲,要的。所有感染者都需要治疗。道理很简单,这个细菌在胃里面多少都会引起损伤,这跟皮肤定植菌是不一样的,皮肤表面的定植菌不需要治疗也不能够治疗。而幽门螺杆菌不是人体共生菌,也不是益生菌(对于儿童来说,可能有潜在益处,还不好说),整体而言对人体是一种有害菌,既然是有害菌,治它总是没错的。图2:《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文献截图但正如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50%[2],这么大的患病群体,主动筛查所有感染者并进行治疗是不现实的。什么意思?就是不大可能对所有感染者治疗,但是治疗是有帮助的,有些人帮助大一些,有些人帮助小一些,具体那些人帮助更大呢?这就涉及到根除治疗指征的问题,符合治疗指征的人,能够获益更大,这些人包括:图3:《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文献截图符合上述条件的人,是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但大家要看清楚,上述是年的专家共识了。时间到了年,专家又是怎么说了呢?年在上海制定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强调[1]:尽早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胃溃疡、胃癌等。而且幽门螺杆菌胃炎是传染性疾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减少传染源。还强调:幽门螺杆菌是目前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应成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来自我们山东省和福建省的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发病率下降为0.53%,根除治疗对无症状患者和内镜下早癌切除术后患者尤其有益,根除后胃癌风险降低34%。时间再推到去年,年,专家组发表了最新的共识《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年)》,这次共识更猛,直接针对居民家庭了,因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涉及到的人群太多了,必须教育到位、推广力度空前加大。图4:《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文献截图年这次共识直接指出:对家庭中所有成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3]。看到没有,没有假设,没有前提,反正你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且成年了(儿童下面讲),就应该治疗,没什么好客气的。当然,除非有抗衡因素就可以不根除,什么叫抗衡因素,我理解就是说没办法治疗的,比如由于其他疾病存在不能用这些药物、或者对这些药物都过敏等等,一般人很少有这种因素的。提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尤其是在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出现前就根除它,可以降低胃癌的风险。这是指南和共识反复强调的。所以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得治疗。六
怎么治疗?治疗会不会有副作用?成本-效益比高不高?
治疗其实很简单的,主要是10-14天疗程,根除率>90%。目前推荐铋剂四联(PPI+铋剂+2种抗生素)。不同地区可能根据抗生素耐药情况可选择不同。总的来说,治疗是很简单,都是常规药物,而且疗程也不长,10天或者2周,半个月时间就可以了,不需要长期用药的。这些药物总的来说也是很安全的,不会引起什么大的不良反应。并不是引起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播散等等问题的主要原因。那治疗的成本-效益高么?这么大动干戈的让大家一起来治疗。研究表明,在胃癌高风险地区(就是胃癌高发地区)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有成本-效益优势的,应逐步推广幽门螺杆菌的广泛根除(几乎全民根除了)以预防胃癌。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没有选择性地让所有感染者都根治是不是有点过度了?(不是质疑,仅仅是怀疑,毕竟水平不够,认知不深)是不是过度紧张了?或许即便我有感染了,但没症状,我就不理他,等出现胃炎或者胃溃疡了,再来治疗,可不可以呢?从胃炎、胃溃疡到胃癌还是有一大段距离的,还可以喘口气的,要不要这么迫切的给所有感染者都治疗呢?这真的是我的疑惑,希望有识之士帮忙解答。如果要给所有感染者都治疗,那首先就得对所有人都进行检测啊?不检测怎么知道有没有呢,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要兴起了一股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热潮呢?从事这行业的人是不是有巨大商机?(淘宝天猫已经有很多人在售卖在家自己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试剂盒的了)七
用不用给儿童常规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
不用。年共识提到: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筛查幽门螺杆菌,为什么?因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很少会发生严重问题,他们发生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的风险非常低,没必要治疗。既然没必要治疗,那就没必要筛查了。但如果已经给孩子做了筛查,发现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要不要治疗?这得分开讲。如果孩子没有任何症状,那就不需要治疗,因为孩子可选择的抗生素种类少,多数抗生素对他们来说不安全,而且他们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容易出问题,怕弄巧成拙。所以,还是那句话,不建议给孩子筛查幽门螺杆菌。但如果孩子已经有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做了胃镜发现的),查到的确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除治疗。这都是权衡利弊做出的决定。不根除它,胃溃疡可能不容易治疗,虽然抗生素可选择种类少和可能产生副作用,但还是得治。年的共识就含糊其辞了,说对家庭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治疗需根据风险获益评估和相关疾病状态进行处理,依照共识意见并与患儿家长磋商决定治疗与否。八
怎么避免被传染到幽门螺杆菌?
经口传播,很难避免,先看这个表:表1幽门螺杆菌传播方式传播方式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口-口传播共同用一食物器皿、咀嚼食物喂食、湿吻;食用受污染的肉、牛奶、蔬菜等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卫生习惯差等避免食用同一盘食物,推荐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食用健康且安全的食物,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共用器具传播共用食品容器或者牙科设备等清洁食品容器并使用安全的牙科设备粪-口传播食用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已经井水等未经处理的水仅食用卫生、安全的食物,饮用卫生、安全的水医源性污染传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或污染的器具密切接触,使用未彻底消*的医疗设备等避免发生上述情况想要限制口-口传播这个途径,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在外头吃饭一般可以做得到使用公筷,在家吃饭用公筷,就很难对每个家庭进行规范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做不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从我个人来讲,幽门螺杆菌这东西也没那么可怕,不要一看到会致癌就惶恐不安。香烟、酒也是一类致癌物,大家基本都熟悉免疫了,习以为常了,觉得没那么可怕(事实上还是很可怕的,但是要全面禁烟禁酒基本不可完成),相比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更加广泛,但是危害性嘛,是没有烟酒高的,长年吸烟喝酒的,肺癌肝癌率肯定不止1%。这么说并不是说危害性比不过烟酒就不可怕了,而是说要警惕,但不用坐立不安,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套路了,上网买各种不靠谱的测试幽门螺杆菌的试剂。真的要检测自己有没有感染,去医院做个吹气的或者留个大便,甚至做个胃镜才是最靠谱的。参考资料:[1]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05):-.[2]刘文忠,谢勇,陆红,成虹,曾志荣,周丽雅,陈烨,王江滨,杜奕奇,吕农华.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07:-.[3]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年)[J].中华消化杂志,,04:-.本文来源:听李医生说本文作者:李鸿*责任编辑:小当当更多临床用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