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口味科普宝宝大便面面观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大便是每位宝宝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孩子每次拉完大便,家长必定要看一下,是稠还是稀?有奶瓣吗?有泡沫吗?怎么有红颜色?怎么有菜泥?怎么这么臭?怎么一点都不臭?怎么一天拉好几次?怎么好几天不拉一次……

1

大便是怎么形成的?

食物入口后,被咀嚼切碎成小片,进入胃肠内,被胃液、胰液等各种消化液里含有的酶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后形成食糜进入小肠。在小肠内,将以上小分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吸收到血液的过程,叫做吸收。

小肠吸收过营养物质后,营养物质和水分已经被大部分吸收了,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剩余的水分,把大便变干。但大肠不仅有这个功能,还会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产生维生素等有利于人体的物质!还不止这些,肠道内的菌群还能通过分泌些代谢产物,产生影响你的大脑,控制你的情绪,管理你是否肥胖,增强你免疫力等功能呢!

大肠内的食物残渣干燥后,最后经过肛门排出。

这就是大便的一生,从进口到最后排出,大约需要12小时。

这幅图超棒哦,从食物的消化、吸收讲解了大便的形成,既科学,又形象,呵呵。图片来自《大便书》

2

大便量和次数与肠道疾病啥关系?

正常次数是怎么样的呢?

没有真正数据,只要你没有感觉腹胀、腹痛,大便时舒服,大便是软的,一天1次,2天1次,几天1次,都是正常的。肠道上部疾病,排便次数减少,但一次量大;肠道下部疾病,排便次数多,但每次很少。

这个很好理解:肠道上部是负责吸收的,营养物质和大量的水(每天10-11L)都被吸收,而肠道下部是负责吸收大便中剩余的水(每天0.5L)。虽然吸收水不多,但对大便成型很关键。

如果肠道下部有问题了,吸收不了水了,导致便非常稀。那肛门也控制不住这种稀便啊,可不就得排便啦。但这样的稀便,每次不会很多,因为肠道上部已经把大部分都吸收了。

肠道上部有问题,那就是消化吸收食物不好,导致食物中残渣非常多,这些残渣一次性地到了下部肠道,肛门处还能控制住排便次数,但一次的量就非常多了。

3

大便的性状-软硬如何算正常?

大便性状就是大便是否成型,软的还是硬的,水多还是少。

从大便的性状而言,婴儿是糊状便,下图类型6所示的样子,含水较多;随着生长,含水量会减少,儿童和成人是香蕉状便(就是下图中的类型4,标香肠样的)是最适合的。

下图是大便的性状(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从类型1到类型7,性状逐渐变稀。类型1-3提示大便较硬,需要注意便秘问题。类型4是大孩子和成人最好的便,类型5也是可以接受的。类型6是糊状便,是以母乳或配方粉为主食的宝宝的便,图7是腹泻的便。

如果宝宝的大便是类型1,大便时候有难受表现,那可以诊断便秘啦。如果1岁以上宝宝的大便是类型6、7这个样子的,提示肠道功能不好,可能是一过性的,比如受凉后,肠道蠕动一过性增快导致的腹泻;也可能是感染导致的腹泻,需要注意下啦。

图片编译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