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幽门螺杆菌?我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
但是,医院的Warren和Marshall发现了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中的幽门螺杆菌,提示了幽门螺杆菌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今天陶庆医生将带着大家对幽门螺杆菌做一个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慌。同时谈谈中医如何防治幽门螺杆菌。以下内容,整理自陶庆医生公益直播,点击此处,可直接回听直播音频。
01
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多数研究认为,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可能通过粪-口、口-口或胃-胃传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研究表明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幽门螺杆菌流行模式的因素包括感染、自愈和再感染等问题。幽门螺杆菌本身非常顽固,一旦受感染,成年人如非采用正规治疗干预将终身受累,即自愈率接近零。
幽门螺杆菌与相关疾病的联系
02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导致口气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幽门螺杆菌大都情况下能引起胃部的症状,如:腹胀、胃隐痛、嗳气等。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人约有95%感染幽门螺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粘膜炎症可导致胃运动和感觉异常。
十二指肠溃疡
80%以上甚至%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作为胃溃疡的致病因子,在胃溃疡中感染率较高。绝大多数的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在胃溃疡中的检出率约是70%-%。
胃肠道外疾病
缺铁性的贫血,特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的紫癜,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皮肤病等等都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03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血清学检查尿素呼吸试验(13C、14C)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
侵入性检测方法
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药敏快速尿素酶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
Helicobacterpylori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第
一
步
更换牙刷,对病人的杯具、洗具按时用巴氏消*,早晚使用漱口水。漱口水要有杀菌功效,即其配方为化学药剂,如主要成分度米芬,麝香草酚或复方替硝唑液。
第
二
步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很强,家中有人感染时,可以采用分餐制,并且使用家用消*柜每日每餐后对餐具消*。该细菌不耐高温,所以高温消*可以杀灭餐具上残留的细菌。
第
三
步
西医药物治疗,有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等,并与PPI、胶体果胶铋等联合运用,故有“三联”、“四联”等多种化学药品同时应用的处方。
Helicobacterpylori
幽门螺杆菌的预防
1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2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HP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Helicobacterpylori
中医如何看待幽门螺杆菌
我们都知道传统抗生素的治疗,耐药性相当高。在传统的抗生素疗法下,抗菌药物使用后将肠道内敏感菌大量杀死,反而容易让耐药菌大量繁殖。由于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提高,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逐渐下降。并且副作用也常困扰着患者,表现为病人口苦、胃口差、胃痛、恶心、呕吐等等症状。《*帝内经》有句名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治疗重视扶正,通过补益、滋养脾胃,疏调气机,温养气血,使胃腑气血充养,津液濡润,升降复常,逐渐使脏腑内环境得以正常协调,胃粘膜屏障功能趋于正常,病理损害得以修复、病变逆转,即使有致病的细菌存在,也有可能予以抑杀祛除。这正是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如在此基础上适当随证加一些“祛邪”的药物,邪正兼顾,更可提高疗效。
Helicobacterpylori
幽门螺杆菌的中医药防治
中药
抗幽门螺杆菌高度敏感*连抗幽门螺杆菌中度敏感大*、*芩、丹参、玄胡、生地、甘草抗幽门螺杆菌低度敏感白花蛇舌草、陈皮、柴胡、石斛、白芨、吴茱萸、熊胆、连翘、知母大*、*连、丹参、*芩、甘草、玄胡、生地等具有杀菌作用,其余只有抑菌作用;敏感药物相互配合,作用协同或相加。
方剂
1
舌质偏淡
太子参10~15g,炙*芪10g(或淮山药10~15g),甘草3g,仙鹤草15g每日1剂,2次煎服,或代茶饮
2
舌质偏红
麦冬10~15g,乌梅10g,女贞子10g,半枝莲10~15g每日1剂,2次煎服,或代茶饮
3
舌红且干
麦冬10~15g,川石斛10g,*芩6~10g,蒲公英15g,甘草2~3g每日1剂,2次煎服,或代茶饮
4
舌上如有薄白而腻之苔
藿香10g,薏苡仁15g,陈皮5g,厚朴6~10g每日1剂,2次煎服,或代茶饮点击以下图片,跟陶庆医生学习更多常见病的中医调理方法
明医简介:陶庆
陶庆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
师从著名中医邢斌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孟河医派”传人、著名脾胃病专家邵荣世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分会前主任委员、上海市名中医胡义扬教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在《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各类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医院工作近10年,每年诊治病患近1万人次,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临床推崇“仲景学说”、“脾统四脏”理论,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内科疾病:胃炎、胃溃疡、慢性腹泻、便秘、胸闷、心慌、眩晕、失眠、顽固性头痛、咳喘;妇科疾病:痛经、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小儿疾病:发热、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便秘、腹泻、夜间啼哭、盗汗及各类疼痛: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常收立竿见影之效。
如果您有更多健康问题的困扰
欢迎加入陶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