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食谱 http://pf.39.net/bdfyy/zjft/151108/4723026.html¥49.90桂圆红枣枸杞八宝茶
龙眼肉、枸杞子、红枣干、
冬日男女养身袋泡茶茶包g/盒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诚恳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予以主动删除!(
老子其实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一直在追求自己的安全。老子没有什么大理想,也从来不勇敢,他说勇而敢者死。所以很多人看老子的文章,总觉得有点窝囊,不够豪爽,不够勇敢,不够畅快。思考一个问题:是老年人有智慧,还是年轻人有智慧?当然是老年人。豪爽、勇敢、畅快,这些词都是形容年轻人的。有智慧的人,从来不会具有这些特征。因为有智慧的人懂得平衡,懂得适可而止。
一直倒水,总会满的。满了以后呢?就会溢出来;刀锋太尖锐,放在外面一定难以长久,谁都想过来试试;家里如果太有钱,很难留得住,所有人都盯着你;家里富贵,还很高调的人,完全是自己找的祸事。具体例子就不用细列了吧,看看现在的社会现象大家应该都能明白了。
很多事情不能走极端,一旦走极端肯定会走向反面。一个人笑,笑多了就会笑出眼泪来,如果继续笑,就会哭起来,喜极而泣就是这样的;如果哭多了也会笑,悲伤到了极点,会哈哈大笑。
为什么穷人跟穷人住在一起、富人和富人住在一起会相安无事,因为这样会比较平衡。如果我们比周围的人都富有,千万不要得意,要么换个地方,要么低调一点,否则非常容易出事情。太有钱,也是罪过。容易挑起其他人犯罪的欲望;如果我们比周围的人都成功,也千万不要得意,要么暴露一下你的其他缺陷,要么低调一点,否则也容易出事情。
爱情也是如此,不能走极端。我们都希望对方爱自己,越爱越好。但真的越爱越好么?如果我的女朋友4小时看着我,粘着我,估计没过一个星期,我就受不了了。爱也一定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会由爱生恨。最常见是分手以后对前女友或者男友恨之入骨,而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所以啊,如果希望爱情长久,还是需要保持一定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太近了,必然要远离。
上次有个朋友在
追求完美,也是在走极端。其实永远没有完美,你把那些地方做好了,一定还会发现其他地方不完美。永远都不会完美。如果有朋友告诉你他一直追求完美,你小心一点,这个人的负能量一定不少。有一次朋友给领导汇报,讲了两个小时说:领导说我听了这么久,不知道你哪里有问题。如果我们都听不出哪里有问题,那么你的方案一定有问题。我当时不太理解,后来明白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不完美的。不完美属于生命,完美属于死亡。
之前的走钢丝的例子,想要保持平衡,最完美的位置就是停在正中央。但你看看所有走钢丝的人,他永远不会停在正中央,一定是左一点再右一点,再左一点再右一点。因此,如果希望停在中央,那么一定不能停在中央。典型老子的句式。
成功也是如此。自古至今,社会上有很多成功、励志的书和故事,我们从小也会被教育要考第一,争头名。考了班级第一,接下来要考全校第一,然后是全县第一,然后是全市第一…….现在回头看,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或许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是与生俱来的,也或许是被社会熏陶出来的。从小就这么教育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这样,而忘记为什么会这样。
我小时候在农村,很少看见小轿车。我小时候就想,我这辈子有一辆小轿车,我就满足了。后来毕业几年,买了一辆小轿车,但也没什么满足感;以前没有钱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如果我有万存款这辈子就够了,每年可以有几万的利息啊。等有万存款的时候,我没有觉得怎么样。
我们得到一个成功后,最自然的想法是,要获得下一个成功,一个更大的成功。人的大脑就是这样,总让我们再进一步再进一步。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保持不断的成功。还记得走钢丝理论么?如果你希望停在中央,那么一定不能停在中央。如果你一直保持成功,那么最后一定会失败。如果你快要成功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慢慢来,等一等。成功的背后什么都没有,只有失败。成功越大,再往前走,接下来失败就越大。
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
这句话我自己也想了很久,一开始不明白,老子为什么会这么说。现在我有些明白,成功的后面什么都没有,只有失败。成功达到一定程度,一定是有些事情我们不能掌控的。古代就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勾践灭吴称霸之后,他的两位大功臣范蠡和文种采用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最终两人得到两种截然相反的下场。范蠡功成而身退,带着美人西施隐退,成为人人称羡的”陶朱公”,文种没能隐退而落了个赐剑自刎的下场。张良和韩信同样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有人说,你这么讲,岂不是让年轻人不求上进么?如果没有理解透彻确实是不求上进,但事实不是如此。功成身退,只是说成功了,就暂时退下来。身退,没有说就不再进吧?知止而后有进。退就是进,进就是退。这样符合天道!《止学》是李嘉诚先生压箱底的一本书,以后向道友推荐。
马云是典型的道家智慧。马云在阿里如日中天,在自己也如日中天的时候,才48岁就退休了,这就是退的智慧。以后马云再做出更大的事情,我一点都不奇怪。
很多企业倒闭,不是因为没有钱,也不是因为机会不好,而是因为前面一段路走的太顺,太成功了,外界也给予很高的评价,然后自己就迷失自己了,疯狂扩张团队,疯狂扩展业务……最后收不住了,等醒悟的时候,才知道已经无法挽回。
不用担心“功成身退”是劝人不上进。其实,就算“功成身退”没有那么积极,也不用担心。因为人总是贪得无厌,总会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功。功成身退,只是在身边起个警钟作用,提醒自己保持平衡而已。要想天长地久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平衡。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不要太急,也不要太慢。恰到好处,顺其自然为好!
看到这里,你以为这篇文章要结束了。但生活还在继续,或许你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偶尔有个情绪波动很正常,偶尔有个兴奋和沮丧也很正常。对于工作和事业都是如此。一定是来回波动的,只有这样才能平衡,才能不完美。记住一点:一切有生命的,都是不完美的。坦然的接受它,不要勉强,功成以后,要知道身退,这就是道!
积极心理治疗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积极心理治疗概述
说到积极心理治疗,中国许多人自然而然就想起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认为积极心理学学说是他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当然就是他的研究成果。
实际不然,早在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积极心理治疗就已产生了,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精神科专家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NossratPeseschkian)博士。而马丁·塞里格曼的积极心理学学说思想是在0世纪末即年提出的。
由于两位著名的国际学者在心理学研究与应用方面都主张从积极的角度认识问题,所以当引进到国内时,造成了一些学者的混淆,甚至有些研究论文开头介绍的是马丁·塞里格曼的思想观点,中间又是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的具体治疗方法。
为了更清楚准确地介绍德国著名精神科专家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博士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学说,笔者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两者的异同。
一、积极心理治疗与积极心理学的异同
(一)创建人不同
积极心理治疗是德国著名精神科专家、心理治疗医师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博士创建。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里格曼所倡导。
(二)创立时间不同
积极心理治疗是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立;积极心理学是0世纪末即年提出。
(三)学说观点不同
积极心理治疗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相结合、融合了众多传统心理疗法优点的治疗模式,重视来访者认知和行为的重塑,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以消除患者身上存在的紊乱;是对传统心理治疗的一种扬弃和融合。
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博士在心理临床上引导人们站在积极的角度认识自己遇到的困境与烦恼,正向视角分析不适的原因并找出积极解决问题的办法。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学术思潮,其本质特点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核心目标是通过研究,帮助人们发现幸福感的源泉以及如何获得主观幸福感,树立乐观主义和希望,促进个体积极特征的发展,如乐观、勇气、坚韧、智慧、虚心等品质,增强被治疗者的力量。
马丁·塞里格曼博士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