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分时节谈养生 [复制链接]

1#

春分时节谈养生

春分春分昼夜均分

春分一般是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在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正当春季之半,故称“春分”。春分是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在气候上特征也比较明显。春分时节的到来,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春分三候

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二候雷发声;三候始闪电。(下雨天天空打雷并发闪电)。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春分饮食调养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人们在饮食上应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补泻,以期达到阴阳平衡。

大蒜烧茄子功能是:凉血止血,消肿定痛。多适用于热或者阳亢引的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紫斑。

白烧鳝鱼功能是补脾益肾,收敛止血。多适用于因虚导致的疾病,如:产后虚损,痔疮出血,脏腑耗损性疾病。

春分的到来意味着不能再像冬天一样大补,也不要一味的排*,而是补排结合。这个时候应多吃应季的瓜果蔬菜,随着温度的升高,也不宜再吃重口味和高热量的食物来抵御寒冷,而是应该保持清淡饮食,给身体减负,让身体轻松。

春分合理起居

1.衣物增减有度。虽然气温会逐渐升高,但是昼夜温差还是比较明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感冒,应当适当增减衣物。

2.生活作息需规律。春困秋乏夏打盹,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人体会容易产生倦感,特别是午后。除午休外,也可以在夜间进行一些有助于睡眠的工作。如:泡脚等。

3.适当运动。户外踏青,可以多在户外运动,春天万物复苏,心情舒展,经常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慢跑、健走、散步、游泳、爬山、跳绳、骑行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春分养生,要在饮食、生活、起居等各方面做好合理的安排,顺应自然变化,与自然相融合。

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跟随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出诊学习;师从黑龙江省名中医“李敬孝”、“王和平”、“程为平”教授学习肿瘤病、脾胃病、皮肤病的诊治。工作后跟随刘春龙主任学习经方治疗脾胃病;于中国医院肿瘤科跟随杨宗艳教授进修学习;跟随男科疾病专家贾金铭教授、不孕不育专家马卫国教授进修学习。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理事;沧州市中医经典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工作委员会委员;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张仲景专业委员会委员;沧州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沧州市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沧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

中药治疗各种肿瘤及术后调理,化疗及放疗后副反应(发热、贫血、乏力、食欲差、失眠、便秘、焦虑、疼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白血病及并发症的治疗。不孕不育症,男子弱精、少精,阳痿、早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附睾炎、不射精、龟头疱疹、尿滴白、腰痛、胎停、小便*、小便有味、性欲低下、遗精等男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产后病等妇科疾病。胃痛,胃胀,呕吐,口疮、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反流食管炎,便秘,功能性胃肠病,腹泻,胆囊炎,胆结石等脾胃肝胆疾病;湿疹、瘙痒、牛皮癣、日光性皮炎、痤疮(青春痘)、婴儿湿疹、带状疱疹、荨麻疹、*褐斑、酒渣鼻等皮肤病。

亚健康疾病:失眠、焦虑紧张、抑郁、心慌、身体疲乏、头晕、头胀、健忘、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胸闷、胁痛、多汗、自汗、盗汗。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五、周日全天;周三、周四上午。

出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