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艾益生一生艾五行艾饼相应病例调理方案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艾益生五行艾饼作为科技艾灸系列产品的消耗品,在实际艾灸中起着重要作用。艾益生科技艾灸就是发挥施灸的天然药性和物理效应。是药性与火性的完美结合,艾灸时的药性和热性都是强大的外援。所以艾绒的质量是施灸效力最重要的因素。

艾灸仪器的施灸原料——艾饼,选用李时珍故乡的蕲县原产地艾草,用的是三年和五年的陈艾。我们的艾灸仪器一定需要艾饼里的药性才能对身体有调理作用哦!

专业艾饼和家用艾饼有什么区别

专业艾饼艾绒提取比例是45:1(即由45公斤艾叶提取1公斤艾绒)

家用及迷你艾饼艾绒提取比例是30:1(即由30公斤艾叶提取1公斤艾绒)

艾益生

五行系列艾饼相应病例调理方案,即按照五行相生相克顺序:木,火,土,金,水。每一行所对应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及其相关的疾病再调制不同的中药配方而成。

注:以下各系列所列病症均为常见病▼

一、呼吸系统(金系列艾饼)

调理肺上的疾病,如感冒、咳嗽、鼻炎、支气管炎、哮喘、胸闷气短、肺炎等。

1、感冒(艾灸穴位:大椎)

2、咳嗽(艾灸穴位:肺俞,中府)

3、慢性咽炎(艾灸穴位:肺俞)

4、哮喘(艾灸穴位:天突,中府)

5、支气管炎(艾灸穴位:肺俞,中府)

6、皮肤过敏(艾灸穴位:关元,肺俞)

二、肩颈腰膝(木系列艾饼)

调理肝胆上的疾病,比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风湿、痛风、眼疾、关节炎、胆囊炎、肝病等。

1、酒精肝(艾灸穴位:肝俞,肾俞)

2、颈椎病(艾灸穴位:大椎,关元)

3、肩周炎(艾灸穴位:颈夹脊,条口)

4、坐骨神经痛(艾灸穴位:八髎)

5、关节炎,风湿(艾灸穴位:血海,膝阳关,关元)

6、痛风(关元,足三里,血海)

7、眼疾(艾灸穴位:印堂,睛明。备注:艾灸调理时请先确保仪器的红光灯是关闭状态再进行施灸20分钟)

三、生殖系统(水系列艾饼)

调理肾上的疾病,比如失眠、所有女性妇科疾病、男性男科疾病、肾气不足、肾虚、手脚冰凉、腰痛等。

1、失眠(艾灸穴位:涌泉,足三里,肾俞)

2、乳房胀痛(艾灸穴位:膻中,关元,肝俞)

3、痛经,宫寒,月经不调(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八髎)

4、带下(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八髎)

5、盆腔炎(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八髎)

6、心悸(艾灸穴位:心俞,膻中)

7、高血压(艾灸穴位:涌泉,肝俞)

8、前列腺炎(艾灸穴位:关元,中极,八髎,足三里)

9、糖尿病(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关元)

10、性功能障碍(艾灸穴位:关元,中极,八髎)

11、手脚冰冷(艾灸穴位:太溪,三阴交,关元)

12、月经不调(艾灸穴位:气海,血海,关元,三阴交)

四、脾胃调理(土系列艾饼)

调理脾胃上的问题,比如脾胃不和、慢性胃炎、胃痛、胃溃疡、脾虚、口气重、腹泻、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

1、气虚型便秘(艾灸穴位:天枢,中脘)

2、鼻炎(艾灸穴位:迎香,足三里)

3、眩晕(艾灸穴位:脾俞,足三里)

4、情绪低落(艾灸穴位:脾俞,胃俞,足三里)

5、肥胖(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关元)

6、口气重(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

7、腹泻(艾灸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

8、胃痛,胃炎(中脘,神阙,足三里)

五、综合保健(火系列艾饼)

保健调理,温散寒气、活血行气、温通经络、回阳固脱、消瘀散结、调理月子风、产后恢复、病后调理、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由内至外美容养颜。

艾灸常用十大保健穴:

1、补一身之阳气

2、益气补肾穴

3、培元固本穴

4、健胃奇穴

5、舒心理气穴

6、补肾壮阳穴

7、引火归元穴

8、强健身心穴

9、无敌长寿穴

10、妇科病救星

1、大椎穴

位置: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病症: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包括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肩颈不适症。

2、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正中。

功效:温补元气、健运脾胃、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病症:胃痛、胃胀、反胃、呕吐、腹泻、腹痛、痢疾、脱肛、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妇科疾病、神经衰弱、盗汗、失眠多梦、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等。

3、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病症:对于肾虚,结肠炎,便秘,失眠,虚胖,贫血,痛经、闭经等各种慢性妇科病,前列腺疾病、神经衰弱、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哮喘、气管炎、肺结核、中风、脑梗,脑血栓,心脏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都可以治愈。

4、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病症: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同时治疗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5、膻中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功效: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病症: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哮喘、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心悸、心烦、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乳腺炎、乳腺增生等心肺疾病。

6、命门穴

位置: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功效: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延缓衰老

病症: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炎、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头晕耳鸣、尿频、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改善性冷淡,平衡恢复性能力!有效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风湿病等,迅速恢复体力。

7、太溪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是慢性肾病的良药!

病症:治疗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手脚冰凉、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包括头痛、头晕、咽喉肿痛、牙痛、耳鸣、耳聋、气喘、胸痛、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尿频等。

8、涌泉穴

位置: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功效: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能温通血脉,引热下行,调和阴阳!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病症: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科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腰腿酸软无力、下肢瘫痪、头晕、头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耳鸣、耳聋、便秘、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等。

9、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病症: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10、三阴交穴

位置: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功效:灸痛点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及炎症消散;灸三阴交穴,能补脾肾,助运化,通经络。

病症:(1)此穴是妇科疾病的克星,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痛经、白带、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等;

(2)此穴还能治疗男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遗精、遗尿、阳痿等;

(3)此穴还能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泄、失眠、神经衰弱、全身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等得到缓解。

艾你没商量灸你更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