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乳糜泻诊断是否需要十二指肠球部活检 [复制链接]

1#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乳糜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近期报道美国该病的患病率是0.71%;然而,大多数乳糜泻患者未被确诊。乳糜泻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否则会带来很多的并发症;因此,为了提高诊断率试图关闭确诊和未确诊乳糜泻人群之间的代沟是很重要的。

目前确诊乳糜泻诊断的金标准是显示特征性组织病理学的小肠活检;然而,活检的最佳方法具有争议(多少样本,在小肠什么位置,以及每一处获取多于1个活检是否存在差异)。联合这种不确定性,乳糜泻诊断是不均衡的;因此,找到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从十二指肠球部获得额外的活检会增加手术持续时间,如果放置在一个单独容器中可能会增加额外的病理标本费用。

与乳糜泻相关的绒毛萎缩被认为是最严重的表现,十二指肠球部是用于检出乳糜泻相关萎缩严重病灶的高产区域。由于绒毛萎缩解释可能是由潜在布鲁纳氏腺体或消化性十二指肠炎,胃上皮化生,短绒毛,或淋巴滤泡存在而并发,过去十二指肠球部采样一直在避免。最近,有研究报道乳糜泻或限制于球部或组织学上在球部更严重,从而有人建议从球部单独采样进行活检。

大多数评估球部采样诊断率的研究在儿科人群中开展,在成年人人群中某种程度上执行。大多数研究包括了高概率人群,即已知乳糜泻或血清学检查阳性的患者。在这类人群中,据报道,十二指肠球部采样会带来1.8%-18%的乳糜泻诊断率增加。近期,发表在《Clinical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在低概率人群中评估了球部和远端十二指肠个体分析的诊断率,这些人群是接受内镜检查患者,其中大多数乳糜血清学结果未知。

研究人员对例患者(63%女性;平均年龄,50岁)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从年1月1日到年12月31日在3所梅奥诊所点接受内镜检查期间从十二指肠球部和小肠被采取活组织检查。对关于年龄,性别,病理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HLADQ2或DQ),活检分析适应证,和无麸质饮食依从性的记录进行审核。乳糜泻患者在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伴或不伴有绒毛萎缩和隐窝增生的基础上确认,这些结果来自血清学检测。应用Fish精确检测将十二指肠球部结果与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在所有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中,16例患者(2%)被发现患有乳糜泻。十二指肠球部活组织检查分析确认1例局限于这一区域的乳糜泻患者(0.1%)。在例内镜检查前乳糜泻血清结果未知的患者中,只有2例组织学变化与乳糜泻一致,但不限于十二指肠球部。在例患者(39%)——多见于球部(n=;P<0.)检出异常的十二指肠组织学检查。在异常球部组织学结果中,慢性消化性十二指肠炎是最常见的(在例患者中可观察到,47%)。在正常远端十二指肠患者(n=)中,例患者(28%)十二指肠球部出现异常组织学结果。

综上所述,在一个低先期试验概率队列中,单独的十二指肠球部采样对检查乳糜泻的影响较低。异常组织学检查结果在十二指肠球部更常被检出;虽然,它们似乎不会损害乳糜泻的鉴别,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医脉通编译自:AnalysisofBiopsiesFromDuodenalBulbsofAllEndoscopyPatientsIncreasesDetectionofAbnormalitiesbuthasaMinimalEffectonDiagnosisofCeliacDisease,ClinGastroenterolHepatol,Mar7;[Epubaheadofprin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