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萎缩性胃炎应当了解的10个问题6种中 [复制链接]

1#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23/7160655.html

工作压力

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

让慢性胃炎的患者增多

而萎缩性胃炎更是令人讨厌的一种,

因其有一定的癌变几率,

使很多人谈之色变。

由于网上有“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迟早都会癌变”等等传言,这使很多朋友人心惶惶。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人,提到萎缩性胃炎就会联想到癌症;查出萎缩性胃炎就紧张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的确,萎缩性胃炎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可能会发生癌变。但是,在临床上萎缩性胃炎大多数都是轻度的、局部的,癌变的机率是很低的、变化的过程是很慢的。

正确的认识、正规的诊疗,现有的胃镜检查技术和普及程度,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来监察病变,并能发现早期癌变。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又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并非是字面理解的胃整体萎缩了,而是胃黏膜深处的腺体在多种原因的侵犯下,出现了萎缩和数目变少。一般而言,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单纯腺体萎缩和化生性萎缩。化生是指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胃黏膜细胞受到损伤后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取代了。肠化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

接下来,总结了关于萎缩性胃炎的10个问题,希望对大家进一步了解该病有所帮助:

一、有什么临床表现?

查出的萎缩性胃炎,如果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些胃部的不适,说明萎缩性胃炎比较轻;

如出现上腹痛、嘈杂、反酸等胃酸增多症状,更说明萎缩性胃炎不严重,可能仅仅是局部胃萎缩;

如果反复出现上腹饱胀、味口不好、早饱、厌食等症状时,说明是典型萎缩性胃炎,已影响到了胃酸的分泌和消化吸收功能;

如果同时伴有消瘦、贫血等表现时,说明胃黏膜萎缩范围很大。

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细或平坦,黏膜血管显露,以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

胃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

二、萎缩性胃炎的分类

年,Strickland等根据萎缩性胃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将其分为A型与B型两个独立的类型。

一、A型萎缩性胃炎

A型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胃窦粘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少,易发生恶性贫血,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

二、B型萎缩性胃炎

B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低,无恶性贫血,较易并发胃癌,这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

在我国,B型萎缩性胃炎为多见,A型萎缩性胃炎很少见。

按照萎缩的程度,还可分三级:

轻度: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大小弯腺体正常。

中度: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切范围较轻度广泛。

重度:胃窦部大部分萎缩﹑减少,仅残留少数原有腺体,大﹑小弯及弯腺体萎缩;或粘膜显著变薄,原有腺体完全萎缩﹑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体。

三、发病原因有哪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

二、遗传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

三、重金属接触

铅、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四、放射

五、缺铁性贫血

六、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七、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八、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出现HP感染,而且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

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粘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炎症变化。

四、如何诊断?

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发现。

胃镜诊断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胃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细或平坦,黏膜血管显露,以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

另外,少数伴有恶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发现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阳性。

五、除了胃镜还有什么检查手段?

确诊依然依靠胃镜病理检查,常规胃镜检查虽有一些痛苦不适,镇静内镜(俗称无痛内镜)则非常容易被患者接受。

另外,研究发现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Ⅱ的检测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也就是常说的胃功能三项检查。

六、萎缩性胃炎的危害

因为该病起病缓慢、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般认为,CAG的发展是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所以阻断萎缩性胃炎的发展甚至逆转,意义重大。

七、关于随访

萎缩性胃炎的年癌变率约为0.5%~1%,对这些患者需定期随访,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八、根除幽门螺杆菌有什么意义?

一般认为根除HP可有效治疗非萎缩性胃炎,并防止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在胃癌高发区福建长乐地区开展的研究显示,根除HP时无癌前病变者,根除治疗可预防胃癌发生。

西医认为,萎缩性胃炎的进展过程中存在“不可逆转点”,一旦越过此点,则根除将不能有效防止萎缩性胃炎进展为胃癌。

九、如何治疗?

应尽可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粘膜炎症是治疗的目的。并需防止并发症、定期监测防止恶变。

(1)根除Hp

(2)抑酸或抗酸治疗。

萎缩病变局限,有胃粘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3)胃粘膜保护剂,适用于有胃粘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

(4)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以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药物如胃复安、多泮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

(5)解痉药:当胃炎导致胃痉挛性疼痛时可适当选用抗胆碱药物。

(6)助消化药物:当腺体萎缩,粘膜屏障作用减退,胃酸、消化酶分泌减弱,致胃排空延迟,上腹胀满,使用消化酶类药物(达吉等),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7)其它:抗抑郁药、镇静药。适用于睡眠差、有明显精神因素者。

(8)胃癌前期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属于胃癌前期病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者,主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不典型增生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对轻、或中度异型增生可定期随访,随访时间轻度异型增生可每年一次,而中度者则以半年一次为宜。随访期间可采用中医药治疗或化学干预治疗。

对腺瘤型和小病灶的重度异型增生可考虑内镜下粘膜切除,而对范围较广的病灶可予外科手术切除。

中医的6种治疗方法(1)扶正气以固本 扶正气主要针对该病病程日久,正气偏虚的基础病机。通过扶助正气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我喜用玉屏风散为基本方,现代医学证实该方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若脾虚明显者,我还酌加茯苓、太子参、甘草、葛根、升麻以加强健脾补气之效。(2)调肝胃助升降 调肝胃主要针对病机为肝胃不和。通过调和肝胃可解除痞胀、呕恶、嗳气等症状,我常用小柴胡汤合左金丸加减。对于偏胃寒者,使用吴茱萸的量要倍于*连;若偏胃热者,则*连用量要倍于吴茱萸;若寒热不明显者,则*连、吴茱萸等量。因幽门螺杆菌是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素,因此对于阳性者,重用*连、*芩等以清热燥湿。现代药理证实二药具有明显抗菌作用,可杀灭幽门螺杆菌。(3)活血化瘀通络 中医认为“久病多瘀”“久病入络”。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病程较久,临床常表现为胃脘部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说明有瘀血存在。并且该病胃镜下可见黏膜灰白而薄,皱襞变平,说明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与局部血液循环供应不良有密切关系。因此我常加活血化瘀通络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改善胃黏膜及固有腺体的萎缩状态。(4)适当缓急止痛 主要针对患者胃部隐痛的常见症状,通过缓解胃部挛急而起到止痛作用,我喜用芍药甘草汤配合木瓜以甘酸缓急止痛;或辅以金铃子散、莪术以理气止痛;配合生姜、砂仁、檀香、香橼皮温中行气止痛。对于疼痛较重者,可用白屈菜镇痛。(5)佐以生肌敛疮 该法主要针对部分患者伴有胃黏膜糜烂状态,常用珍珠粉、白芨等收敛生肌,以保护胃黏膜,促进糜烂处尽早愈合。(6)辅以解*散结 因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故我常按照治疗肿瘤的原则来用药,即在扶正的基础上加解*散结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此外,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老师主张长期用药,一般至少服药3~6个月为好。此外,患者应戒烟、戒酒,饮食忌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并嘱患者精神上勿过于焦虑紧张,方能有利于病情改善。十、如何预防?

1.祛除病因。

萎缩性胃炎患者首先要彻底治疗急性胃炎,以及口、鼻、咽喉部的慢性感染,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否则细菌或病*经常被吞人或直接刺激胃,可反复发病。

2.饮食得当。

暴饮暴食、饮食过冷或过烫,喝咖啡、浓茶以及偏食等,可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引发萎缩性胃炎。

食物不新鲜、质硬、不易消化及不规则进食,都可对胃黏膜产生物理性和化学性损害。高脂、高糖、高盐、高油食物,油炸、腌熏、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均可增加胃的负担。

3.戒酒忌烟。

长期的尼古丁刺激,可使胃酸过多,从而产生有害作用。长期酗酒,可致胃黏膜损伤,乙醇(酒精)浓度越高,损伤越强烈。

4.稳定情绪。

精神压力重、情绪低落或焦虑、怨恨、紧张、恐惧等情况如果持续存在,而且强烈刺激患者,常可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而诱发胃炎或使病情加重。

5.防止传染。

在胃炎患者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达50%以上,并且可传染。

6.合理用药。

有些药物对胃黏膜有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和溃疡。这些药常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止痛药、抗癌药、激素等,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红霉素等。患者不能滥用这些药物,即使要用,也最好在饭后服用。

7.劳逸结合。

患者应注意锻炼身体,提高体质,适应气候冷暖变化(有些胃炎发作与季节变化有关,如秋冬之交或冬春之交)。工作(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繁忙、紧张,要按时吃饭(驾驶员患胃炎的比例很高)。

8.定期检查,必要时作胃镜检查。

总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癌变的可能,但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早期发现、诊断、预防和随访,是有效地控制胃癌发病的主要手段和策略,应予以特别重视。

通过积极的正规治疗,很多患者都得到了痊愈,或者至少能维持现状,不再进展。

来源:医院、今日热聊胃肠

延伸阅读:

肺癌、胃癌、肠癌都因缺它!一秒钟自测,所有人都该看

“三分治七分养”,掌握这些养胃秘籍,胜过吃胃药

“结节、息肉、囊肿、增生”是不是癌?要不要治?权威专家告诉您...

揭开肠道菌群的神秘面纱,证实“西方医学之父”的至理名言:“所有疾病都始于肠道”!

萎缩、肠化、增生...这些胃粘膜病变你分得清吗?癌变的几率有多大?

“江南胃王”的科苑情

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咨询、投稿与合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