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体工厂里面都有什么ldquo零件 [复制链接]

1#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我国一直是胃癌高发区。据数据显示,中国年度新发胃癌68万例,胃癌死亡50万例,平均每分钟就有6人因胃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约占全球总数的50%。

超过80%~90%的胃癌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这导致我国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30%。

然而同是胃癌高发区的日本,其胃癌5年生存率却可以达到80%,远超其他国家。难道日本的医生有什么灵丹妙药吗?

当然不是!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做到了4个字:早期筛查。

1

早期筛查

是防癌治癌的重中之重

说到检查很多人就头大,总有点害怕的心理,感觉只要不去检查,就不会有什么疾病。但其实,很多癌症在早期没有典型的症状表现,而检查是我们唯一的“安全险”。

那么关于胃部到底该做哪些检查呢?可可帮你划出的重点来了!

1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HP)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存活在胃部的微生物,这种细菌在患者体内长期破坏、寄生、繁殖,随着病情的发展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但我国居民的饮食习导致幽门螺旋杆菌交叉感染的现象普遍存在,至少有一半的人正携带这种病菌。有数据显示,1%的感染者会转变为胃癌,而根除HP将降低39%的胃癌罹患几率。

检查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C13同位素呼吸检测,我们要提前空腹3个小时,再口服一颗胶囊,静坐15分钟后向呼气卡中吹气,就可以很快知道结果了。

二是胃黏膜组织活检,检查当日需要禁食,并进行5~15分钟的咽部麻醉,然后取胃粘膜组织进行培养,5~7天出结果,如果是阳性即可确诊。

2胃镜

胃镜又叫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在检查前至少8小时禁食,不能大量喝水。检查时会进行咽部麻醉,以减轻不适感,必要时还会进行活检,整个过程一般只要5~10分钟左右。

胃镜可以看清咽部、食管、贲门、胃囊、幽门、十二指肠等部分,检查是否有炎症、溃疡、糜烂、出血、息肉或肿瘤等现象,非常直观和准确。

3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是用内窥镜的同时进行超声扫描,能检查出隐藏在消化道管壁下面的肿瘤,并对病情进行分期,还可以检查出胰腺、胆道或附近的血管组织有无炎症或肿瘤。检查前的准备和胃镜大致相同。

4X线钡餐造影检查

经常性肠胃疼痛的人可以选择做钡餐,检查前一天禁服含金属的药物,比如钙片。检查时需要先打一针注射剂,然后干咽3~5克产气粉,再口服一小杯钡餐,之后照射X光,可能会检查数个小时。

X线钡餐造影对微小病灶诊断率有限,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来确诊。

2

看不懂检查单?

这几个词很关键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检查做完了我也看不懂报告单呀,是不是浪费了?其实不要紧,检查报告上一般有总结说明,医生也可以为你解疑答惑。

你自己也可以记住几个关键词,一旦它们在报告单上出现,第一时间找医生确诊。

1炎症

胃部有炎症时,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白细胞等都会出现相应的数量变化,可以用来评价病情,一般用“+”“++”“+++”来表示轻度到重度。

2萎缩

萎缩通常也是慢性胃炎的一种,说明胃粘膜腺体出现了萎缩或减少,以致于胃液分泌不足,可能导致严重的消化不良、贫血等问题。

3肠化生

胃部为什么会肠化呢?我们知道胃壁上皮细胞会不断地破损和修复,然而当胃部固有腺体细胞分化异常时,就会让本来是胃粘膜细胞的地方,长出小肠、大肠或结肠上皮细胞,叫做肠化生。而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4异型增生

胃部检查可以说特别怕这4个字:异型增生,因为它就是一种癌前病变,极有可能转化为肿瘤!一般有轻、中、重度之分,中度需要定期复查,重度考虑手术切除,超出重度可直接确诊为癌症。

及时发现异型增生的人相对而言是幸运的,还有很大机会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为时不晚。

3

测一测

哪些情况需体检

想必大家都明白,“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不过,很多人还是担心过多体检会浪费时间和金钱,可可在这就推荐一套自测题,来帮你判断需不需要做胃部检查。

是否有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消化不良

常常感觉口干、口臭、口苦、反胃、干呕

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营养不良

正常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腹部或胃部偶尔有钝痛,过一会可能会缓解

腹泻或便秘反复交替出现

排便时开始出现恶臭、黑便、血便情况

经常出现反酸烧心,而且越来越严重

严重胃痛时容易引发痉挛

胃部有明显灼痛感,而且很难缓解

胃部有不明原因的饱胀感

结论

如果你短期内有3种以下症状,可以做胃镜常规检查;有3~5种症状建议加上超声内镜和HP检测;有5种症状以上可能存在肿瘤,可考虑穿刺活检。但一切还要听从医生诊断。

建议健康人群、有胃癌家族史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及其他胃癌高危人群,每半年到一年也需做胃镜检查。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

分享 转发
TOP
2#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8月28日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记者会上正式宣布辞去首相职位。而辞职的首要原因就是一直以来困扰他的顽疾——溃疡性结肠炎。

看到这个新闻后,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溃疡性结肠炎听起来就像口腔溃疡、感冒一样“普通”,有必要因此辞职吗?这位首相是不是太不坚强了?事实上,溃疡性结肠炎根本不“普通”,而且目前暂时无法被完全治愈。在日本,溃疡性结肠炎已经被列入指定难病,编号97号。因治愈难度大,迁延不愈,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被称为“绿色癌症”。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形成糜烂及溃疡的大肠炎症性疾病,主要侵害黏膜及黏膜下层。直肠一定会有炎症产生,原因不明,出现腹泻、便血、发热、频脉、贫血等症。一般由腹泻及粘血便开始,粘血便持续时间较长。随着病灶范围的扩大,逐渐出现腹痛、发热、脓样便等。

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我们至今还没研究清楚。根据推测,这个疾病与肠内菌群和自身免疫异常有关,饮食习惯的突然改变也是可能的致病因素。溃疡性结肠炎存在家族性发病案例,因此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在欧美患者中,患者约20%的近亲属存在顽固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克罗恩病)。从本质上来说,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在遗传和饮食等内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病的。

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从问诊开始,如果病人有上述类似的症状,就需要怀疑存在患上该病的可能性。首先,需要排除其它造成血便的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即对可能产生腹泻、血便的病原菌进行检测,从而排除这些疾病的可能性。之后,应对患者进行肠内窥镜检查,在肠镜下,对炎症和溃疡的形态以及受到侵犯的肠管区域进行观察。最后,采取大肠粘膜表面样本,进行病理活检。经过以上诊断步骤,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可以得到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但重症病患或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完全根治该病的药物疗法尚不存在,但很多药物都能起到缓解肠道炎症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会引起结肠和直肠的炎症。这种炎症会损伤细胞从而引发各种症状,甚至可能导致癌症。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我国癌症“杀手榜”第五位,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呈现趋于年轻化的特点。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经常性出现腹泻症状,应该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内镜室简介

内镜室成立于年,科室不但可进行普通胃镜及无痛胃镜检查,还可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碎石术、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及食道狭窄扩张术等治疗。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技术是当前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胃镜能准确的观察食道、胃、十二指肠的异常变化,对异常病变进行测定,并可钳取粘膜组织做病理学检查。

肠镜检查:结肠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大、确诊率高等优点,是临床诊断结肠疾病的最有效的工具,可清晰、准确的对直肠、结肠及盲肠进行检査。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因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痛苦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日常活动、费用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消化道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

内镜下碎石术:患者在不开刀、不手术的情况下解决胃石问题,可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这项技术的开展不但减轻患者身体及精神负担,更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食管狭窄扩张术、食管支架植入术:适用于肿瘤、术后癥痕等原因所致食管狭窄,以缓解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如鱼刺、硬币等,经胃镜下利用异物钳将异物取出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适用于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此项技术花费底,创伤小,有效果提高5年生存率。

科室科室主任

文章转自科普中国

审稿:王泽广

编辑:曲憧

医院名医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