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二指肠黏膜下的肿瘤 [复制链接]

1#

十二指肠黏膜下的肿瘤

十二指肠黏膜下的肿瘤:是生长于黏膜下层,被正常黏膜覆盖而生长发育的肿瘤称为黏膜下肿瘤。大多数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是非上皮性的,包括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Brunner腺瘤、血管瘤、静脉瘤和囊肿等。

(1)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起源于肌层,大小差异较大,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边界光滑,圆形或椭圆形,常伴桥状皱襞,用活检钳触之质硬。中心部可有糜烂和溃疡,可引起出血和梗阻。因系黏膜下病变,活检不易诊断,超声内镜下肿瘤为低回声,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对诊断有帮助。

(2)脂肪瘤:质地较软的淡*色半球形隆起病变,用活检钳触之可压陷,即软垫征阳性。表面坏死可引起出血。超声内镜下肿瘤为均匀高回声,起源于黏膜下层。

(3)静脉瘤:静脉曲张所致,可为孤立性蓝色隆起,也可是范围较大的静脉扩张。以十二指肠降部多发,多见于肝硬化或门脉高压症患者。

(4)血管瘤:一种错构瘤性血管病变,可发生于胃、小肠、大肠,单发或多发。病理学上可分为毛细血管样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或混合性血管瘤。胃镜下表现为息肉样紫红色、灰白色病变,界限清楚,有时表面可有充血、糜烂,少数表面色泽同周围黏膜。

(5)Brunner腺瘤:是Brunner腺过形成性腺瘤,因其发生系Brunner腺增生所致,故也称Brunner腺增生。胃镜下表现为球部多发的黏膜下肿瘤性结节状小隆起,弥漫分布,半球形,顶部可见黏液分泌和腺管开口。结节大小不等,多为2-3mm的小结节,也可大到数厘米。因腺体可伸入黏膜层,活检有助于诊断。

(6)囊肿:质地柔软,透明感,活检后囊液流出,体积缩小,超声内镜声像图为典型的无回声囊样改变。

(7)异位胰腺:内镜下呈脐样隆起,周围隆起黏膜光滑,色泽正常,凹陷多在隆起中央,多数异位胰腺发生于胃窦大弯侧幽门前区6cm范围内,但也可异位于整个消化道,如十二指肠球部。超声声像图特征为黏膜下等回声或稍高回声隆起,周围有黏膜层的堤样隆起,典型病例内部能显示导管结构。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文章部分内容转载于消化界,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再次提醒您:戴口罩、勤洗手!!!

往期精彩(点击感兴趣的内容,即可进入查看):

从你的粪便情况,检测你的身体有无异常?

防癌小妙招,你知道多少?

预防胃病,从生活点滴做起!

肠道息肉切除后,应该怎么办?

你的肝脏其实会说话~

吉医消化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