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可彻底治愈白癜风 http://www.wzqsyl.com/70年前,一个年轻哈佛毕业生察觉到,当我们心里感受压力时,肌肉也会随之紧张,而造成身体的不适,结果更加重心理的压力负担。
这位毕业生是波森,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并研究出一种解除心里、肌肉循环紧张的技巧,他称之为“渐进式放松”,这套技巧最近又再度被采行。
心理学家与医师在治疗头痛、溃疡、高血压、大肠炎等与压力有关的不适时使用这套技巧,有着明显的疗效。这个效果的产生,是经由强抑集中精神感受身体方面的放松而得来。
柏克维克博士任教于宾州州立大学,教授“放松”等课程。他解释:“首先从手部开始,一手紧握成拳头状,几秒钟后放松。借此可感受到紧张与放松的感觉,因此人们能够侦测出身体各部位的紧张。
经过充分练习后,大部分的人都能在五分钟内使自己完全放松。”柏克维克博士继续说道,他的学生慢慢学习放松身体16个部位的肌肉,吸气时绷紧肌肉,吐气时便缓缓地放松约45秒的时间。
对于失眠者也颇有疗效,能随着练习而渐渐有所改善。当你练习时,选择一个舒服的方式进行。可坐在椅子上,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也可躺下而两脚靠在墙上或家具上。
闭上双眼,一手紧握成拳头状,手腕及前臂用力,感受手部的紧张度,持续约五秒钟。然后放松,感觉前臂、手腕及手指都放松了,体会手臂现在的感觉与先前用力时的差异。
下一步是两手上臂与肩膀用力,几秒钟后放松;在下一步是头部用力,头部可能是全身最紧张的部位。重复练习一至两次,集中精神注意平静的程度。体会幸福贯穿全身的感觉。深呼吸法适宜的呼吸能放松自律神经系统。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只是我们总忘记要如此呼吸。你曾观察过婴儿的呼吸吗?深沉平稳且缓慢,当你观察时,可看到婴儿的身躯随着每次呼吸起伏。
再仔细看并非胸腔在呼吸,是它的肚子,或者更正确的说,应该是胸腔与腹部之间的肌肉,一横膈膜,没有它我们无法呼吸。如果将婴儿与大人的呼吸作比较,你可能会发现有所不同。
绝大多数的人,吸气时胸腔扩张,吐气时则缩回。呼吸方式的改变并非年龄增长的一种自然特征。许多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坏习惯。如能改正这一个坏习惯,回归婴儿的呼吸方式,便能解除一些慢性的不适,如头痛及疲劳。
甚至可以去除紧张、降低血压及加强心脏机能等。《摆脱压力》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纽伦伯格博士说:“呼吸的方式对于我们的感觉有很深的影响。许多与压力有关的抱怨,不论是生理、心理或是情绪-皆因不正确的呼吸所造成。
但是幸运的是这类的抱怨,通常只要学习正确的呼吸法即可解决。”过去五年中,研究对象超过一千人,曾任职巴尔的摩市马里兰医学院人类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林区博士发现放松技巧可帮助人们控制血压,其中包括正确的呼吸方法。
林区博士指出,许多人都忘记血液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输送氧气至脑部与其他重要器官,假如呼吸时没有吸入足够的氧气,血液便须加速循环来补足氧的数量。
而如此便导致血压上升血液在肺部,经“换气”过程吸收氧气,所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也在肺释出,于呼吸时吐出。如果用横膈膜呼吸,则在肺的下端进行换气。
哈斯医生,一位心脏血管外科医生同时也是《呼吸科学》一书的作者指出,以胸腔呼吸无法深及肺部下端的血液,因此“换气”的效率就比不上用横膈膜呼吸。哈斯与纽伦伯格两位医生的研究显示,用胸腔呼吸者易患心脏病。
调查了医院中名心脏病患发现,他们全都是用胸腔呼吸。胸腔呼吸者易患心脏病的原因是他们的身体处于持续性的压力下。哈斯博士解释:“胸腔呼吸与激发系统处于备战状态有直接关系。
面临危险,需要一股力量或精力来挽救我们的生命时,这个系统便扮演这个救命的角色。”然而不需要这种程度的激发,而系统却产生这种激发,则会造成压力。
在哈斯医生的行医生涯中,他发现减轻“压力产生”的方法,就是转换成缓慢、深沉的横膈膜呼吸方式。下次当你生气或沮丧时,试试这个方式,你将会很讶异,你能渐渐冷静下来。
横膈膜呼吸方式能增加内啡素的数量,这是身体自然分泌,类似吗啡的止痛物质。这也是德州的潘克斯特医生喜欢让他的病人学习横膈膜呼吸方式的原因。
他已经教导许多病人此种呼吸方式,尤其当病人觉得不适时,此法特别管用。此法可在数分钟内即产生作用,血压降低、心跳减慢,使他们平静下来,也较能说明困扰他们的原因。
潘克斯特医生喜欢在进行手术前,教导其病人横膈膜呼吸方法。通常手术后,病人的伤口多半疼痛且无法忍受。然而如果他们事先学会这种呼吸技巧,在复原病房时开始此呼吸法,通常较不感到疼痛,而可减少用药量。
同时也较少有恶化或并发症的情况发生,例如肺炎或是缝线破裂等。这个技巧很简单,穿着宽松的衣服,舒适地坐下或躺下,尽可能让背挺直。
只需有规律的呼吸,呼气与吐气的时间相同,次呼气或吐气大约在心中慢慢数“一、二、三”这样的时间。当你的呼吸容量增加时,可渐渐再往下数久一点。
为了确定你是用横膈膜呼吸,纽伦伯格博士建议你假装好像胃里面在吹气球;纽约的戴蒙医生则建议,合上双唇,舌头顶在口部的上颚,但不要咬紧牙关。接着缓缓地吐气。大多数的专家同意,吐气时间长过吸气较为有益。
纽伦伯格博士称之为“二比一”的呼吸,吐气的时间是吸气的两倍。此种呼吸方式已经证实可有效地减少压力。假如所有方法都不管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心理学家艾斯丽塔博士提醒人们,毕竟紧张压力不是因某些事件发生而产生,它的由来是预期事件的发生会带来折磨、令人头痛的感觉与想法。显然地,我们的想象能产生正面及负面的作用。
正面作用即是我们相信有快乐的结果,心里便感觉轻松。至于视觉化或导引的心象必须联想一些正面的事物。心里想着一些细节如形体、声音、味道及感觉,这些细节制造出一个真实的情节,如同真的发生在眼前一般。
根据艾斯丽塔博士的指导,首先必须学会深呼吸。实际上可能需要事先自己录音或是录下某人以缓和语调说出指令。无时想要休息放松一下,便播放录音。声音上的指示通常很有帮助。
有时在你的想象中,声音亦制造出一种有压力的气氛或令人紧张而难以忍受的情况,然后摆脱掉它。如在想像中能做到,则在实际的生活中也可办到。
或是你自己假设一些紧张的情况,然后想象它们一一化解掉,或者想象有一位穿着闪亮盔甲的骑士前来解困。找出心灵深处的恐惧,寻求方法将其根除。
假如方法正确,不用借助药物、额外的花费,或逃到大溪地那样的世外桃源,也可让你觉得改善了许多。你可以试试这项有趣的小实验:找一个你不受干扰又安静的处所,闭上眼睛,慢慢地重复一个字,如安宁,海洋或家等字。
不要想着这个字的含义,只须集中精神在字的声韵上,而这一个字最好是带有鼻音的低沉尾音。此时是否感觉更加轻松且心平气和,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字具有安抚心灵的特性。
一位行为研究学者佛斯特博士说道:“文字的确有潜在治疗的魔力。”佛斯特博士与他的同事摩斯博士正致力于研究文字如何能产生这样奇特的效果。
他们认为文字有促使心灵平静的力量,是一剂治疗现今社会焦虑流行病的灵药。上述的结论曾在他们的报告与《成功的压力》一书中发表过。佛斯特与摩斯博士发现声音是天然的镇定剂。
有趣的是,它们不一定要有任何含意。引发静坐、有镇定作用的关键是在最后一个音,它在你的脑中引起共鸣感,并导致一种良好的振动。
像calm、ocean及home等是“m”与“n”,其具有催眠的低音,有助静坐,这些振动的声音使脑波波动一致,进而使我们冷静下来。
摩斯博士解释:“此时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氧气的消耗量减少。”这也说明了为何梵语“om”,虽无任何含意但因有魅力的低音,却被许多西方的静坐者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