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酒塑化剂阴云再来袭国标为何难出台020918 [复制链接]

1#

白酒塑化剂阴云再来袭:国标为何难出台?


五粮液集团入驻本商城! 茅台集团入驻本商城! 剑南春集团入驻本商城! 金六福酒业入驻本商城! 宝丰酒业入驻本商城!


我国著名白酒评委张志刚日前透露,截至目前年份在两年以上的白酒,无论品牌,凡是送检的几乎都存在塑化剂问题。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塑化剂对动物雌激素具有显著的干扰效应。(4月4日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继2012年底酒*酒(000799,股吧)被曝塑化剂超标后,最近两个月以来,这已经是第二次有关“涉塑”话题的讨论。3月5日,有媒体自行送检四款品牌白酒,检测结果显示酒*酒塑化剂仍超标427%。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转发了湖南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消息,称酒*酒塑化剂指标未超标。


无规矩不成方圆,所有的争论背后,从消费者到企业,都在期待国标的制定。


传导过程产生白酒塑化剂


2012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酒样品的检测结果,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超出标准2.6倍。


对此,中国酒业协会发表声明称,我国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限定标准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只有容器、包装方面有塑化剂标准,因此不存在白酒本身塑化剂“超标”一说。而且,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


但是,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这种辩解毫不负,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拿标准“说事”有为酒企开脱之嫌,白酒本来就是中国的民族饮品,国际上对白酒塑化剂含量根本就没有具体标准,更谈不上低于国际标准。


那中国的白酒中怎么会有塑化剂呢?这些塑化剂是从何而来?如果按照传统的酿造工艺是不可能含有塑化剂的,问题就出在现在的酿造手段早已不是先前的那样,在整个的制造白酒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大量塑料软管、塑料桶,而正是由于这些塑料软管、塑料桶与白酒长期接触,因此可能导致塑化剂溶出,而且有的白酒酿造厂商使用的原料酒和添加的香精香料也可能含有塑化剂,这样就会引入到白酒最终产品中。导致白酒含有塑化剂。


据食品安全站放心365总裁高建明的介绍,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塑化剂对动物雌激素具有显著的干扰效应。长期摄入过量塑化剂,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


高建明表示,白酒的包装材料也可能成为塑化剂问题的帮凶,比如塑料内塞,白酒灌装后,在整个贮存、运输、流通环节均有可能与添加塑化剂的内塞“亲密”接触,导致塑化剂的溶出,所以合格白酒出厂后,也有可能在流通环节抽检时发现含有塑化剂。


谈塑色变


塑化剂问题为何至今无解,这是一直笼罩在业界上空的阴云。


“这从头到尾就是资本的阴谋论,现在我已经不想多谈什么了。”日前,一位白酒业资深人士如是称,塑化剂事件爆发的第二天,他就在个人微博中提到,这是机构针对资本市场而非消费市场的计划。


当然了,所谓的阴谋论也只是部分人士的一家之言,消费者关注的是塑化剂超标后会有哪些危害,酒企对此做出了哪些整改。


对此,思卓战略咨询公司董事长祝有华指出:“据了解,大部分企业都在塑化剂事件后进行了自查,问题不是在生产环节出现的,而是在存储到罐装过程产生的。”


自塑化剂事件曝光以来,众多酒企纷纷采取补救措施全面“禁塑”,如原材料环节,原来有些厂家使用的是塑料编织袋运输高粱小麦,现在改为麻包带,并在除杂环节避免塑料物质进入;在制酒生产环节,将蒸馏接酒管道、接酒桶、瓢盆容器全面更换为不锈钢材质;在存储勾兑环节,输酒管道更换为不锈钢软管,储酒陶坛的封口都加了皮纸,并且将封口薄膜全部更换为不含塑化剂的材质等。


张志刚表示,即便现在很多酒企全面升级设备和监管措施,但已进入流通环节的产品确实存在塑化剂问题,因为这些产品几乎都是酒企“升级”前出产的,“酒企也很难办,过去的产品会被人质疑有塑化剂问题,如果将这些正流通的产品换为新生产的产品,又会被质疑年份不够,可谓是两头为难。酒企仍需要时间来度过这个特殊时期,目前要想一下子祛除所有隐患是不可能的。”


对于整改前就已经出品的年份酒,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上述报道还称,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白酒产品往往都是在两三年以前生产的,这是由于白酒这种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生产后一般要储存一段时间后才面向市场。


而关于目前市场上有多少产品是在企业整改前生产的,九度营销顾问机构总经理马斐分析称:“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但在塑化剂事件以前,很多企业就已经用钢管代替塑料管,所以并不能说所有的年份酒都存在塑化剂问题。


“任何食品还是要以国家标准为准,这样才有标可依。”马斐补充道。


“国标”千呼万唤难出台


为了澄清,包括酒企、专家在内,都将塑化剂问题引向了国家标准。


塑化剂事件爆发后,2012年11月19日,中国酒业协会就发表声明称:“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


对此,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白酒文化主要集中在中国,为何自己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而要跟国际上比呢?


据悉,在塑化剂风暴后,行业内还是有参考标准的。卫生部2011年6月发布的[2011]551号文件显示,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随后,关于制定新标准的呼声愈加强烈,但至今,国标仍未出台。“因为这些事情已经炒得很热了,即便制定出来,无论怎么样大家都会吵都会闹。”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


事实上,去年年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知,要求企业切实承担食品质量安全主体,做好白酒中塑化剂污染控制工作。自产原酒的企业,应加强原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和控制;外购原酒的企业,所采购原酒的塑化剂含量要低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值。


不过,该通知并未明确给出卫生计生委通报的塑化剂风险评估值的具体数值。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若一个行业无标准可循,那么企业产品的合格性无法确定,消费者的信心也就无从谈起。当前确实面临着全球尚无塑化剂限量标准可参考的问题,但是国内相关部门可以在研究基础之上根据国人体质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塑化剂标准。


此外,*府部门如标准制定部门、质检部门的公信力也有待恢复,否则标准和检测结果不被消费者认可,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问题也就不能得到良好解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